PSL发力、MLF常态化操作或助推中国央行扩表
2019-11-19 07:40:08|21世纪经济报道|债券
【相关阅读】逆回购利率时隔4年首降 央行超预期操作留想象空间
碎步引导利率下行 央行月内再度“降息”
原标题:前10月央行缩表1.3万亿 PSL发力、MLF常态化操作或助推央行
【相关阅读】逆回购利率时隔4年首降 央行超预期操作留想象空间
碎步引导利率下行 央行月内再度“降息”
原标题:前10月央行缩表1.3万亿 PSL发力、MLF常态化操作或助推央行扩表
杨志锦 上海报道
央行最新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10月末央行总资产为35.9万亿,相比9月末下降2326.2亿,呈现缩表的态势。对比去年年末来看,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1.3万亿。
市场有观点认为,央行缩表意味着货币紧缩,对此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做出了官方回应。央行称,近期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环比收缩主要出现在降准的当月或次月。但长期看,下调法定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操作放松了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行为的流动性约束,在信用收缩的背景下起到了对冲作用,使货币条件总体保持稳定。换言之,中国央行缩表并不意味着紧缩。
分析来看,前10月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主要在于MLF(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中期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下滑,进而带动资产规模下降。此外,外汇占款下降也有带动。
MLF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被称为再贷款(反映为央行资产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均为提供基础货币的主要工具,二者的收缩也带来了基础货币的下降。不过拉长时间看,再贷款趋于上升,外汇占款趋于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解到,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已由外汇占款转变为再贷款,MLF以及PSL(Pledged Supplemental Lending,抵押补充贷款)将成为提供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央行的货币政策主动性增强。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后续央行价格型工具受通胀牵制,稳健略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主要通过扩信用发力,预计央行扩表在即,未来要关注PSL等扩表工具。
为何缩表?
央行的数据显示,前10月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1.3万亿。此前美联储缩表备受关注,其缩表主要通过到期债券不再购买的方式实现,意味着美联储将从市场上回收流动性,货币政策偏向收紧,因此市场上有分析人士习惯性地认为,中国央行缩表即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
央行日前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表示,中国央行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现阶段人民银行扩表是“收紧”,缩表是“放松”。
具体而言,2002-2014年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的外汇占款和负债方的超额准备金快速增加。这一阶段虽然扩表,但由于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使银行可用资金减少,对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行为施加流动性约束,货币政策操作是“收紧”的。
2015年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增速明显放缓,结构调整较大。外汇占款一度下降较快,人民银行通过MLF、PSL等再贷款工具弥补外汇占款下降的资金缺口。同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冲银行因存款增加而需要补缴的法定准备金。
数据显示,央行再贷款由2014年末的2.5万亿增长至2018年末的11.15万亿,增长了3.5倍,成为近年来央行货币资产负债表增长最快的科目。其中MLF由0.6万亿增长至4.9万亿,PSL由不足0.6万亿增至3.4万亿。
今年来,央行多次通过降准置换MLF。这一操作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为,资产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科目减少,负债端基础货币下降。数据显示,前9月份MLF余额下降1.56万亿,成为央行缩表的主要因素。
从时间段上看,央行缩表主要发生在1-3月份,其间央行缩表2.3万亿。1-3月之所以表现为缩表,原因在于降准置换MLF和逆回购净回笼。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用降准置换到期的MLF,反映为央行缩表,但市场流动性不变。实际上,1-3月降准释放的资金约为1.5万亿元,超过了置换的MLF到期量,流动性是小幅放松了。
此外,前10月外汇占款小幅下降208亿,对央行缩表也有一定贡献。
基础货币投放机制之变
外汇占款和再贷款都是提供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二者的收缩也带来了基础货币的下降。央行资产负债表显示,10月末央行基础货币余额为29.8万亿,相比去年末下降3.2万亿。
此前的2002-2014年间,长期贸易顺差使得央行被动投放大量本币购买外汇,外汇占款一度成为投放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渠道。
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5月,外汇占款达到峰值27.3万亿元,较2002年扩张25.5万亿元,这期间央行总资产规模扩张28.37万亿元,基础货币规模扩张23.39万亿元。
此后,外汇占款回落,央行频繁使用逆回购和SLF、MLF、PSL等结构性货币工具,再贷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
“过去由于外汇大量流入,基础货币投放主要通过外汇占款扩张。2014年以后外汇占款下降,央行基础货币投放转向再贷款。”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比较被动,但通过再贷款投放基础货币相对主动些。”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表示,“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或有助于解决央行持续缩表问题,随着外汇占款的回落,基础货币被动收缩,未来基础货币投放的方式或更加灵活。
一些市场机构预计,为对冲外汇占款下降,MLF和PSL还会再增长,从而带动央行扩表。
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后,LPR参考MLF,贷款利率则锚定LPR,由此MLF肩负着调节基础货币和为实体经济融资定锚的作用。在此背景下,MLF的使用频率会增加,总量亦可能增加,以提升MLF的深度和广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11月中旬未有MLF到期的情况下,央行两次新作MLF, 意味着MLF中旬操作趋于常态化,以为每月20日LPR报价定锚。
李超表示,9月央行PSL自5月以来首次出现净增量246亿,10月新增750亿,预计未来PSL发力主要方向可能从棚改转为支持市政建设和公路等地方基建、老旧小区改造等“类地产”领域。
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PSL余额为3.59万亿,相比去年末增加2125亿。
延伸阅读:
逆回购利率时隔四年首度调降 央行超预期操作留足想象空间
央行超预期操作接二连三,市场宽松预期进一步升温。自月初下调MLF操作利率、接连两次新作2000亿元MLF后,昨日央行又开展了1800亿元7天逆回购,4年来首次调降逆回购操作利率,一时间引发国债期货大幅上涨。
公告称,央行18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5%。上证报梳理发现,此次中标利率较此前下调5个基点,也是10月25日逆回购暂停以来,重新开展操作。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一系列超预期举措,体现央行引导实体信贷利率的下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等政策意图,同时在CPI走势总体可控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市场人士普遍预计,即将公布的1年期LPR将同步下调5个基点。
超预期举措接二连三
自10月25日暂停到现在的逆回购按下重启键,给市场带来了意外惊喜,紧接着本月初MLF利率下调,18日逆回购利率下调接踵而至。
MLF利率和逆回购利率的下调,分别对应不同期限政策利率的调整。7天逆回购利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指导利率,与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DR007加权平均利率相比较,用于衡量市场的流动性水平;而MLF利率对应中长期资金利率,直接影响LPR报价。
“逆回购利率与MLF利率调整往往是同步的,目前1年以内资金利率曲线已经较为扁平,下调1年期利率的同时,也需要将短端利率相应下调。”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表示。
2017年以来,央行累计5次调整了政策基准利率。光大证券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总结称,调整包括MLF、逆回购和SLF工具利率,均呈现量价同时操作特点。
经济稳增长意图明显
央行近期屡次超预期操作,给市场留足了想象空间。有分析人士认为,宽松的方向是确定的,节奏和幅度将是渐进的。对于目前的宽松基调,多数市场人士理解为,央行进行逆周期调节、经济稳增长的意图明显。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在CPI总体可控的情况下,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才是当务之急。三季度的贷款加权利率保持略微上升的趋势,反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依旧较高,因此央行有必要通过下调MLF与逆回购利率来引导实体信贷利率的下行。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认为:“2019 年以来,DR007频频触及‘利率走廊’下限,三季度一般贷款利率不降反升,如果想进一步引导利率下行为实体企业降成本,则需下调逆回购利率。根据过往经验,MLF下调后,往往伴随着逆回购利率的调整。”
花长春表示,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下一阶段,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对于通胀,要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要坚持用市场化改革方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后续或下调SLF利率
此次逆回购利率下调,也引发市场对于政策利率下调的猜测。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在MLF利率和逆回购利率接连下调后,后续SLF利率也将随之下调。
王一峰预计,后续SLF利率也会出现相应调整,“利率走廊”将出现5个基点的下移,随着缴税高峰期的消退,预计资金利率有望趋于回落,并围绕7天逆回购利率上下波动,四季度流动性并无大碍。
“近期或将下调SLF利率,且明年上半年仍有可能降低MLF,引导LPR进一步下行。同时,此前两次LPR报价的下降均源于银行点差,银行进一步压缩点差空间虽有限但仍有空间。”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表示。
对于20日即将公布的LPR走势,市场基本已经形成一致预期,即LPR将会保持下行态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鉴于1年期MLF利率已经下调5个基点,预计1年期LPR将同步下调5个基点至4.15%。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zhaiquan/66851.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阅读
-
富时a50是些什么股票 最新指数成分股名单一览
2020-12-05| 161 -
朗新发债什么时候上市 新债申购代码:370682
2020-12-05| 153 -
近期龙头股热点股有哪些 这两只个股登上龙虎榜
2020-12-05| 142 -
这则震撼的消息传来 金融股又有大利好
2020-12-05| 127 -
1000新债中签能赚多少 投资者如何提高中签率?
2020-12-05| 169 -
中芯国际是哪国的 公司最新股价是多少?
2020-12-05| 134 -
消费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这些上市公司关注度较高
2020-12-05| 166 -
最“差”基金:东吴行业轮动十年仍亏 曾为明星基金规模达到31亿
2020-12-05| 160 -
止盈止损什么意思 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04| 147 -
期货投资策略 相关的知识很少人会知道
2020-12-04|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