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 > 富国基金经理年轻化投资失误 裴长江能否带来新发展

富国基金经理年轻化投资失误 裴长江能否带来新发展

全文导读

《金证研》沪深金融组 艾茉/文 洪力/编审
虽然,富国基金不是我国公募行业的“老十家”公司,但其成立时间也非常早,从1999年成立至今的累计规模也有2,600亿元以上。
在富国基

《金证研》沪深金融组 艾茉/文 洪力/编审

虽然,富国基金不是我国公募行业的“老十家”公司,但其成立时间也非常早,从1999年成立至今的累计规模也有2,600亿元以上。

在富国基金旗下49位基金经理中,管理经验在3年以下的达到了21人,占比40%。从参与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人数看,虽然共有42人之多,但有12人没能超越基准算术平均年化收益率,9人涉及主动管理型产品。

基金经理年轻化的背后,不得不令人回忆起当年火爆发行的富国改革动力,“悲惨运作”令投资者“寒心”。投资明显失误,基金经理“难辞其咎”。

就在上月底,富国基金迎来新董事长裴长江,为大股东海通证券副总经理,不知道裴长江的到来,能否为富国带来新的发展。

富国改革动力火爆发行“悲惨运作” 令投资者“寒心”

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股市火爆行情让投资者对基金的需求空前热烈。趁此时机,老牌公募基金公司富国基金,发行了一只名为富国改革动力的混合型基金。基金成立日为2015年5月20日,根据基金招募说明书显示,其主要投资于具备改革动力的相关股票,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

而其对改革动力主题的界定,包括政策层面驱动的改革,比如混合所有制改革,行业上如金融行业、消费产业、装备制造业等。还有产业优化升级驱动的改革,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以此来看,这只基金的投资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

根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了解,当时披露的基金经理是汪鸣。彼时,汪鸣有8年的从业经历,但从2007年起一直从事研究员等工作,直到2014年起出任基金经理。可以看出,其当时担任基金经理的经验仅有1年。

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显示,富国改革动力首募规模达到了132.55亿元,几乎都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让仅有1年投资经验的新人掌管这只以改革为主题并且规模超过百亿元的基金,可想而知风险自然不小。

2015年8月19日,富国基金发布公告,增聘张啸伟为富国改革动力的基金经理,与汪鸣“二管一”。张啸伟的履历显示,其从2009年至2011年一直在券商担任化工研究员,2011年6月份以后在富国基金从事研究员工作,直到2015年8月份月起任富国改革动力的基金经理。而从汪鸣2015年5月20日到2015年8月17日这期间,其独立操作的任职回报是-9.20%。

不过,增加一个主要在化工领域的研究员当基金经理,对该基金并没有太大作用。加上当时A股市场行情突变,所以在2015年8月18日至2016年2月4日期间,汪鸣与张啸伟的初次合作,就以-16.75%的业绩画上了句号。

2016年2月6日,富国改革动力又迎来了李晓铭,形成“三管一”的格局。李晓铭也曾在券商从事研究员工作,但早在2006年就在富国基金担任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助理职位,并于2009年开始管理基金。但其参与富国改革动力时,李晓铭已经是有6年管理经验的“老将”了,而且还兼任富国基金公司权益研究部总经理一职。

出乎意料的是,尽管三人同时管理一只基金,尽管有研究部总经理的加入,可富国改革动力的业绩也从未有半改观,本以为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可没想到原来是三个和尚没水吃。

到2017年年底,三人的合作业绩是-7.45%,从2017年12月29日开始,汪鸣离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职位。然而在2017年的牛市下,张啸伟和李晓铭竟然还是出现了亏损,基金业绩跌幅-14.70%。2018年4月26日,张啸伟也离任了该基金的管理工作,专由李晓铭独自管理,但在2018年该基金跌的太多以至于李晓铭管理至今,任职回报仍然亏损4%。

从历年的完整年度看,2016到2018年里,富国改革动力的业绩接连亏损-18.96%、-14.19%、-37.67%。而截止2018年底,其管理规模已经跌到了20.96亿元,基金份额从成立时的132.55亿份减少到了51.50亿份,缩水了超过一半,而且这期间赎回的投资者可以说几乎没有盈利的机会。

投资明显失误 基金经理“难辞其咎”

作为主动管理的混合型基金,业绩差自然有股票市场影响的因素,但年年差就肯定不止这一个原因了。从富国改革动力的招募说明书中已经了解到,其投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连续多年持续下跌,同时还逆势亏损肯定与基金经理的选股有关,《金证研》沪深金融组会在下文中详细进行分析。

而另一方面,作为一只混合型基金,富国基金在明知投资类型包括股票和债券的情况下,竟然在基金经理的配置上,没有安排一个与固收产品有关的基金经理,这是不是一个明显的失误。而且,从最早的两位基金经理来看,虽然都有研究经历,但在管理基金方面却是新手。对于经过火爆行情之后,且规模巨大的基金来说,汪鸣和张啸伟的经验显然太过欠缺。

根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了解,2015年二季度,也就是富国改革动力公布的第一份季报显示,汪鸣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卫宁健康大商股份、春秋航空永辉超市北陆药业中元股份、*ST德奥、久立特材诺普信飞乐音响。当时A股虽然是冲高回落,但各股指均收涨,然而其第一大重仓股卫宁健康冲高回落大跌了20.3%。2015年三季度是当年的主要下跌时间,但三季报显示,此前并没有出现在重仓股里面的石基信息却突然成为第一大重仓股,而这一期间,该股冲高回落下跌了35.85%。台海核电神雾环保东方国信均是此前没有出现的重仓股,却都在三季度突然位居前十大重仓股行列,当时正值张啸伟加入期间,这样的调整应该也是汪鸣和张啸伟商议后的结果。

2015年四季报的前十大重仓股显示,除了五粮液盈峰环境以外,其余8只股票均是二人此前相熟的。2015年三季报和四季报显示,富国改革动力的股票资产仓位高达88.68%、93.16%,几乎快顶格买入,而这一时期该基金没有丝毫债券资产,完全是“满仓”承受股市下跌之苦。

2015年年报显示,当年该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总资产比例达93.16%,全年亏损金额为10.93亿元。但作为基金管理人的富国基金公司,却收获了9623万元的管理费,即使减去支付给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5466万元,该公司也在这一年净赚了4157万元的管理费。

在2015年5月份成立时,富国改革动力的份额数为132.55亿份,而到年底,份额数已经降至109.25亿份,净赎回了23.3亿份。持有人户数也从成立时的140447户减少到了年底的120248户,超过2万户投资者持有不足一年就选择了赎回。

而在对2016年的展望中,基金经理表示,“部分从无到有或进入加速成长的新兴行业将是我们持续寻找的目标”。可在2016年各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却依然以石基信息、台海核电等此前的持股为主,当时比较热门的苹果产业链知名公司均没有涉及,而2016年全年该基金也在同类产品均值下跌7.23%的情况下,跌去了18.96%,在当年下半年股指出现小幅回升时该基金也没有同步表现。

2017年全年的重仓股,也同此前变化不大,从而错过了价值消费股的大涨,和同类产品均值相差达到了24%以上。从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的比较来看,前者为-34.70%,后者为-7.81%,差距明显。基金经理也在2017年年报中承认,2017 年在错误的时间强化了成长风格,跑输行业。

2016和2017年,基金净利润分别亏损19.35亿元和8.63亿元。而与此同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却是1.17亿元和8879万元,其中支付给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是6274万元、4558万元,这两年富国基金在富国改革动力上面获得的净管理费是5426万元、4321万元,这一水平都比2015年时要高出不少。而从2016年2月到2017年年底,富国改革动力是由汪鸣、张啸伟、李晓铭三人合力管理,李晓铭的加入没有对该基金业绩起到一点正面作用。

从2018年的重仓股,在前十大重仓股中至少有一半都和此前相同,2018年三季度才出现了贵州茅台中国平安这些价值蓝筹股的身影。不过由于时机的错误,该基金在这一年亏损金额达13.69亿元,净值增长率亏损-37.67%,简直惨不忍睹。全年股票资产占比为81.38%,债券资产为0.31%。

基金经理年轻化 水平堪忧

根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了解,富国基金虽然不是我国公募行业的“老十家”公司,但其成立时间也非常早,从1999年成立至今的累计规模也有2,600亿元以上。

不过,从发展情况来看,从2015年下半年至今一直呈现比较宽幅的震荡,而与之成立时间相近的嘉实、鹏华等基金公司的规模早已3000亿元以上。

而且非常明显的是,从2016年以后,这两家基金公司的规模增速就非常明显。可以看出,也正是2016年以后,富国基金和同行的差距开始拉大。

2017年相比2016年,富国基金的公墓管理规模下降了9.86%。这一年,除货币基金和混合基金以外,在股票、债券两类基金产品中,富国基金均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28.56%、36.88%,为权益基金中的混合基金规模仅仅上涨了9.47%,货基涨幅为29.41%。虽然在2018年与2017年的比较中,总规模上涨4.61%,但这期间的股票型基金规模还是下降了16.36%,混合基金规模下降5.89%。

刚刚公布的2018年富国基金公司净利润显示,盈利达7.04亿元,相比2017年的7.26亿元和2016年的7.52亿元,下降趋势依然没有停止。2018年富国基金交易佣金统计显示,总佣金为3.52亿元,同比增长了19.66%,付给券商的交易费用在去年大幅上涨。

另一方面,在富国基金旗下49位基金经理中,管理经验在3年以下的达到了21人,占比40%。从参与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人数看,虽然共有42人之多,但有12人没能超越基准算术平均年化收益率,9人涉及主动管理型产品。另外还有3位参与操作主动型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超越基准算术平均年化收益率在1%以内。

就在上月底,富国基金刚刚迎来其新一任董事长,富国基金大股东海通证券副总经理裴长江掌舵富国基金,担任公司董事长。而富国基金上一任董事长薛爱东在今年2月份离职后,该职位一直由总经理陈戈代任。不知道如今裴长江的到来能否为富国带来新的发展。

75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富国基金经理年轻化投资失误 裴长江能否带来新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jijin/32321.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首只科创板基金卖成爆款 单日销售已超85亿

下一篇:首只科创基金首募超100亿 配售比例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