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 > 债基规模连续6个月缩水 业内人士对明年债市偏谨慎

债基规模连续6个月缩水 业内人士对明年债市偏谨慎

全文导读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发行失败的基金达22只,其中纯债基金有10只。年内已有60只债券型基金被迫清盘,超过去年全年的50只。此外,在债基净值出现回撤,且避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发行失败的基金达22只,其中纯债基金有10只。年内已有60只债券型基金被迫清盘,超过去年全年的50只。此外,在债基净值出现回撤,且避险情绪不断降温的同时,多只产品募集失败。

由于债市低迷,债基持续面临赎回压力,自今年5月以来,债基规模已连续6个月缩水,目前规模相比去年年末减少超千亿元,是七大类细分基金中唯一一类年内规模缩水的基金。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债券型基金资产净值约2.68万亿元,较2020年二季度末下跌13.93%。

债基规模缩水或将延续

针对今年债基出现“发行失败+大规模赎回”现象,上海一位债券研究员认为,主要原因是债市从二季度开始出现大幅下跌,部分债基净值大幅度回撤,投资者对后续债市信心普遍受影响。受11月多只信用债违约影响,债券基金规模缩水或将延续。

对于违约事件对债基市场的影响,西部利得公募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严志勇认为,永煤“爆雷”造成其他同类信用债产品估值大幅下行,价格下跌导致净值回撤,进而造成债基赎回,债基为应对赎回进行变现、进一步抛售信用债,造成债基净值又下跌,形成恶性循环,这确实对一些债基产品运营造成压力。

但他认为,爆雷事件目前来看可能只是短期的事件性冲击,待市场情绪面稳定,市场中长期仍将回归到正常轨道。

严志勇表示,信用事件的冲击对基金公司的投研体系,特别是信用研究带来挑战。从传统上来讲,信用债投资可能更侧重对发债主体偿债能力的研究。以往人们对国企和央企可能有一种“信仰”,但是永煤违约事件发生后,对这种分析框架和“信仰”造成一定冲击,后续投资者会对信用研究的逻辑做一定的纠偏和补充。

上海一位中型公募基金固收部总经理认为,永煤事件短期冲击基本上趋于结束,但长期来看影响没有消退。这会使很多公募转变研究方法,更看重所投资公司基本面。投资标的将出现信用分层,信用利差会拉大。

上述人士表示,永煤事件后,很多产品遭遇了赎回,质地差的产品出现了卖不掉的情况,很多利率债尤其是短端的利率债被杀跌,短端信用债也被杀跌。这反而是买入资质较好品种的时机。

业内人士对明年债市偏谨慎

对于明年债券市场,严志勇坦言,从目前来看,明年一季度之前,债券市场难有趋势性机会。经济指标持续复苏,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对债券市场都不算友好。目前市场上有一些预期,明年二季度之后,经济增速会放缓,甚至不排除出现拐、掉头向下的可能。若货币政策还能维持比较中性或者稍微宽松的情况,债市会重新出现配置机会。加上今年是宽信用的大年,整个社融增速比较快,明年社融增速大概率有所回落,这点对债市是有利的。

上述上海中型公募基金固收部总经理认为,整个债市的大拐点目前还没有出现。要等到经济数据验证,才是比较安心进行长久布局的时候。总之,明年在防守中等待机会。

对于站在投资者角度选择债基产品,严志勇认为,应该选择研究体系比较成熟的基金公司。然后再选投资风格比较稳健、历史上未发生过“踩雷”的基金经理。对于风险偏好相对稳健的投资者,可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考虑利率债相关产品,当然它的收益波动性可能会相对低一些。如果对收益要求更高一些且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话,可以考虑一些“固收+”基金、偏债混合、二级债等等。

投资品种方面,严志勇认为,明年信用债市场或出现结构性分化。从防风险角度,投资者还是会倾向一些更加具有安全性、更加优质的债券资产,规避比较差的信用主体。但不能因为信用债出现个别违约事件,就不去参与整个市场的投资。从目前来看,毕竟出现违约的还是少数,在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下,整个证券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信用债还是根据不同产品特点去选择投资的重要方向。

此外,严志勇提到,明年建议关注利率债,相比较于信用债来说,目前利率债调整更为充分,流动性又好,在债券熊牛转换阶段可能更受投资者欢迎。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则表示,从债券的长期期望收益来看和票息一致,从目前信用债到期收益率来看,信用债基的期望收益在4-5%左右。如果期望收益不高,债基仍是可配置的品种。

86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债基规模连续6个月缩水 业内人士对明年债市偏谨慎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jijin/125983.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新基金发行“冰火两重天” 头部效应或将更加明显

下一篇:11月超百只基金宣布“闭门谢客” 主动控规模保护持有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