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债券 > 银行“抗疫债券”加速落地

银行“抗疫债券”加速落地

全文导读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抗疫债券”迅速落地并实现低成本发行,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可发挥积极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做好债券承销等工作,并确保资金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抗疫债券”迅速落地并实现低成本发行,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可发挥积极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做好债券承销等工作,并确保资金切实用于疫情防控。分析人士预计,随着更多利好政策的加码,“抗疫债券”发行主体将继续扩容,发行规模也将继续扩大。

    本报记者 孟扬

    企业运转和疫情防控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银行业加足马力、争分夺秒,不仅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还通过发行抗击疫情专题债券等方式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2月11日,由中国工商银行独家主承销的“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疫情防控债)”成功发行。此前,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已合计发行215亿元抗击疫情专题债券,所募资金专门用于参与疫情防控支持。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抗疫债券”迅速落地并实现低成本发行,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可发挥积极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做好债券承销等工作,并确保资金切实用于疫情防控。

    “抗疫债券”认购踊跃

    利率

    2月6日,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分别发行了135亿元和30亿元的抗击疫情专题债券,发行利率分别为1.65%和1.61%。至此,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在内,三家政策性银行合计发行215亿元的抗击疫情专题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

    具体来看,国家开发银行此次发行的抗击疫情专题债券为1年期固定利率债券,按年付息,所筹资金将主要用于国开行向疫情防控提供的应急融资。本期债券面向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及“债券通”渠道发行,规模为80亿元,认购倍数达到11.85倍。

    同时,通过电子渠道向社会公众零售55亿元,由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上海农商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作为承办银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网络银行渠道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进出口银行发行的30亿元抗击疫情专题金融债,利率为1.61%,低于市场平均水平50个基,全场投标倍数为12.35倍。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50亿元1年期抗击疫情专题金融债券,发行利率为1.8833%,认购倍率为13.41倍。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抗击疫情专题债券呈现出“利率低倍数高”的特点,彰显了投资者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抗击疫情专题债券的认购倍数总体水平较为可观,说明各类投资主体对于抗击疫情专题债券比较看好,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参与疫情应对。”邮储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商业银行积极承销

    抗击疫情专题债券

    除了发行抗击疫情专题债券外,银行主承销的专项债券近日也加速落地。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工行独家主承销的“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为10亿元,票面利率2.90%,募集资金用于补充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资金需求。

    九州通医药集团总部位于武汉,是湖北省直接参与抗击疫情的民营企业。疫情发生后,工行主动对接九州通医药集团的融资需求,制定债券融资方案,并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发债审批、备案等工作,确保资金快速到位,有力支持了抗疫一线医疗物资供应。

    股份制银行也在积极行动。2月6日,由招商银行主承销的中国南山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南开集团支持武汉火神山医院、各地隔离医院的厢房建设以及保障湖北区域物流的防护费用。

    2月7日,由中信银行作为独家主承销商的物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疫情防控债)成功发行,金额3亿元,期限231天,票面利率2.95%,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民生保障和采购各类防护用品等。

    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在第一时间了解物美集团发债需求后,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实时跟进,经过双方多次沟通和协商,最终中信银行被确定为本次债券的独家主承销商,该债券也在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最终成为全市场首单“疫情防控专项债”。中信银行总、分、支行通力配合,两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制作、项目报备、上线挂网、发行缴款全流程工作,并以协同高效的“承投联动”成功将发行价格锁定低位,北京市首单疫情防控专项债券由此成功发行。

    利好政策持续加码

    发行规模将继续扩大

    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面临流动性困难。2月1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提高债券发行等服务效率。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的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公司信用类债券建立注册发行“绿色通道”。

    2月7日,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发布的《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出,采取多项便利措施,支持金融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发行各类金融债券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短期融资券。

    分析人士预计,随着更多利好政策的加码,“抗疫债券”发行主体将继续扩容,发行规模也将继续扩大。

    “抗击疫情专题债券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种方式,金融管理部门持鼓励态度,也提出通过绿色通道的方式加快发行,疫情应对及其后续经济恢复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预计后续还会有较多的发行。”娄飞鹏表示。

    业内专家同时提醒,虽然目前绿色通道政策相对宽松,简化了审批发行流程,适度降低了准入门槛,但对资金用途的监控不能放松,要进一步细化优化抗疫债券发行及使用管理,确保抗疫资金用好、到位。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做好债券发行和承销等工作,保障资金切实用于疫情应对。

    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和流动性支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针对企业资金需求特点,近期将不断推出针对性支持措施,综合运用贷款、债券、租赁、股权投资、理财投资等综合服务,全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和生产经营。同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提升审批效率、创新优化融资、提供利率优惠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支持实体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42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银行“抗疫债券”加速落地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zhaiquan/81725.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地方债发行节奏提前幅度加大 政策协同支持企业复工

下一篇:美债收益率曲线表现或更多反映全球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