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债券 > 从行政处罚视角看银保监会监管力度的变化 ——江海证券债券专题报告2020-01-31

从行政处罚视角看银保监会监管力度的变化 ——江海证券债券专题报告2020-01-31

全文导读

主要内容:
银保监会会定期在官网上公布各级银保监会行政处罚罚单,这些行政处罚罚单能够在事后的角度反映银保监会当前的工作重点。因此,本文通过回顾银保监会于2016年至2020年1

主要内容:

银保监会会定期在官网上公布各级银保监会行政处罚罚单,这些行政处罚罚单能够在事后的角度反映银保监会当前的工作重。因此,本文通过回顾银保监会于2016年至2020年1月21日公布的行政处罚数据,希望能够管中窥豹,了解银保监会在监管上的态度变化。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银保监会官网,数据时间跨度为2016年至2020年1月21日,所用数据为针对银行行政处罚的案由及依据,不包括与保险行业相关的行政处罚。首先,我们通过分析行政处罚依据每个词出现的频率,找到出现频率前三的常用词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第二十一条。分析其主要内容,我们发现处罚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内容)。

随后,我们将通过行政处罚的案由交叉验证所观察到内容。从年度数据来看,我们发现2016年行政处罚的力度较轻,2018年行政处罚的数量最多,这极有可能与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之后,银保监会加强监管力度有关。2019年行政处罚数量又下降至与2017年相当的水平,可见监管在2019年边际放松。

针对审慎经营规则,我们选取了几个较为有意思的关键字,希望能够代表监管的方向,从而近一步理解银保监会的工作重点。首先,我们可以认为贷款、不良、五级、分类、以及房地产是属于一类的。贷款作为银行的主要业务,不难理解银保监会针对不规范贷款业务开出的罚单也是最多的。五级以及分类两个字可以合起来认为是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从比例来看,今年对于存量贷款五级分类的行政处罚比例大幅提升,部分原因是今年的样本量较少,但是也能从中看出今年银保监会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视。房地产这个字段我们可以认为是银保监会针对银行资金违规进入房市的处罚,通过统计我们发现,与房地产相关的行政处罚比例在2019年达到最高点值,在绝对数值上2018年处于最高点。这与国家严控房地产融资渠道,禁止个人消费贷款购房等政策相关。

票据业务方面,我们发现银保监会针对票据业务的罚单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票据相关业务的发生量逐年减少,另一部分原因是票交所成立之后,纸质票据缴存托管转化为电子介质后,央行对票据业务的监管可覆盖至所有票据业务的全过程,票据业务更加规范化。从时间节点来看,上海票据交易所于2016年12月成立,票据相关业务的罚单也在2017年之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银行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授信方面,无论是在相对比例上还是在绝对值上,该词频2019年出现的频率都是2016年以来最高的。关联交易方面,银行对于关联交易的管理做得较为到位,因此因关联交易而受处罚的比例常年处于低位, 维持在4%到5%左右。至于银行的其他业务,我们重点关注银行间以及与非银相关的一些业务。总体来看,银保监会对于同业业务的监管,要早于银行与非银间业务的监管。银保监会对于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从行政处罚数量来看,2017年监管力度最强,2018年以后呈现边际放松的态势。对于理财(2020年仅有一单与理财相关)、信托、股票、债券的监管在2018年达到峰值。

总体来看,规范贷款业务(包括贷前、贷中、贷后三个方面),防止中短期贷款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是目前银保监会的工作重心。通过统计我们发现,与房地产相关的行政处罚比例在2019年达到最高点值,在绝对数值上2018年处于最高点。这与国家严控房地产融资渠道,禁止个人消费贷款购房等政策相关。票据业务方面,银保监会针对票据业务的罚单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一部分原因是银保监会当前的监管重心不在票据业务方向上,其次便是因为银行票据业务日益规范化,违法违规的情况逐渐减少。规范授信业务,防止单一主体授信超限,防止银行对单一客户的风险暴露过大也是银保监会当前的工作重点。2019年与授信相关的行政处罚,无论是在绝对数值还是在相对比例上,都是2016年以来最高的。从监管时间来看,银保监会对于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会早于银行与非银相关业务,银保监会对该业务条线监管力度在2017年达到峰值,受资管新规影响,对与非银相关业务的监管在2018年达到峰值

银保监会会定期在官网上公布各级银保监会行政处罚罚单,这些行政处罚罚单能够在事后的角度反映银保监会当前的工作重点。因此,本文通过回顾银保监会于2016年至2020年1月21日公布的行政处罚数据,希望能够管中窥豹,了解银保监会在监管上的态度变化。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银保监会官网,数据时间跨度为2016年至2020年1月21日,所用数据为针对银行行政处罚的案由及依据,不包括与保险行业相关的行政处罚。

首先,我们通过分析行政处罚依据中每个词出现的频率,找到出现频率前三的常用词,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六条描述了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银行进行处罚的具体情形,第四十八条是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处罚措施,第二十一条则是对于审慎经营原则的规定。

总结以上三条法条的主要内容,我们发现处罚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向:(一)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二)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三)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四)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五)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内容)(六)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且逾期未改正的。

随后,我们将通过行政处罚的案由交叉验证所观察到内容。从每年行政处罚的数量来看,我们发现2016年行政处罚的力度较轻,2018年行政处罚的数量最多,这有可能与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之后,银保监会加强监管力度有关。2019年行政处罚数量又下降至与2017年相当的水平,可见监管在2019年边际放松。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因为新年伊始,同时又临近春节,目前所公布的处罚文件数量偏低,根据天数进行线性外推是毫无意义的,想要判断2020年整体的监管力度仍需看后续情况如何。

针对审慎经营规则,我们选取了几个较为有意思的关键字,希望能够代表监管的方向,从而近一步理解银保监会的工作重点。首先,我们可以认为贷款、不良、五级、分类、以及房地产是属于一类的。贷款作为银行的主要业务,不难理解银保监会针对不规范贷款业务开出的罚单也是最多的。五级以及分类两个字可以合起来认为是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从比例来看,今年对于存量贷款五级分类的行政处罚比例大幅提升,部分原因是今年的样本量较少,但是也能从中看出今年银保监会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视。房地产这个字段我们可以认为是银保监会针对银行资金违规进入房市的处罚,通过统计我们发现,与房地产相关的行政处罚比例在2019年达到最高点值,在绝对数值上2018年处于最高点。这与国家严控房地产融资渠道,禁止个人消费贷款购房等政策相关。横向来看,贷款中不良比例变化不大,但是相关房地产处罚明显增加,亦可见银保监会对于对于中短期贷款资金流入房市的严监管。

票据业务方面,我们选取了两个关键字:票据、承兑汇票。我们发现相对贷款业务,银保监会针对票据业务的罚单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票据相关业务的发生量逐年减少,另一部分原因是票交所成立之后,纸质票据缴存托管转化为电子介质后,央行对票据业务的监管可覆盖至所有票据业务的全过程,票据业务更加规范化。从时间节点来看,上海票据交易所于2016年12月成立,票据相关业务的罚单也在2017年之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从银行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审慎经营原则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关联交易方面。从词频来看,授信、比例、集中度、关联交易四个关键词是最能体现监管对这个银行内部治理的要求,其中规范授信业务是近期监管的重点。授信方面,无论是在相对比例上还是在绝对值上,该词频2019年出现的频率都是2016年以来最高的。关联交易方面,银行对于关联交易的管理做得较为到位,因此因关联交易而受处罚的比例常年处于低位, 维持在4%到5%左右。

至于银行的其他业务,我们重点关注银行间以及与非银相关的一些业务。因此我们统计了同业、理财产品、信托、通道、自营、回购、债券、股市等几个关键词。总体来看,银保监会对于同业业务的监管,要早于银行与非银间业务的监管。银保监会对于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从行政处罚数量来看,2017年监管力度最强,2018年以后呈现边际放松的态势。对于理财(2020年仅有一单与理财相关)、信托、股票、债券的监管在2018年达到峰值。具体来看,同业业务是银保监会重要的处罚对象,处罚理由主要有以下两个:存放同业融出资金超比例、违规通过同业发放异地贷款。由此可见,一是银保监会要求中小银行经营属地化之后,对于异地贷款的监管较为严格;二银保监会对于银行同业业务的控制较为严格。

2018年银行与非银间业务行政处罚数量普遍处于高位,主要是因为当时资管新规出台,金融行业处于强监管的状态下。具体来看,理财产品方面,主要体现在理财产品之间相互交易以及贷款资金被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股票方面主要体现在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债券方面,主要体现在违规投资不符合资质的债券。通道业务方面主要体现银行通过通道违规放贷,处置不良资产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强。银保监会对于回购的处罚主要体现在银行意图通过回购方式掩饰不良。

总体来看,规范贷款业务(包括贷前、贷中、贷后三个方面),防止中短期贷款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是目前银保监会的工作重心。通过统计我们发现,与房地产相关的行政处罚比例在2019年达到最高点值,在绝对数值上2018年处于最高点。这与国家严控房地产融资渠道,禁止个人消费贷款购房等政策相关。票据业务方面,银保监会针对票据业务的罚单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一部分原因是银保监会当前的监管重心不在票据业务方向上,其次便是因为银行票据业务日益规范化,违法违规的情况逐渐减少。规范授信业务,防止单一主体授信超限,防止银行对单一客户的风险暴露过大也是银保监会当前的工作重点。2019年与授信相关的行政处罚,无论是在绝对数值还是在相对比例上,都是2016年以来最高的。从监管时间来看,银保监会对于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会早于银行与非银相关业务,银保监会对该业务条线监管力度在2017年达到峰值,受资管新规影响,对与非银相关业务的监管在2018年达到峰值。

29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从行政处罚视角看银保监会监管力度的变化 ——江海证券债券专题报告2020-01-31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zhaiquan/79099.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企业债报送材料注意 发改委政务大厅窗口服务暂停

下一篇:央行:鼓励银行机构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