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债券 > 大公国际评级资质今日正式恢复 能否夺回市场份额?

大公国际评级资质今日正式恢复 能否夺回市场份额?

全文导读

11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数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因违规被暂停业务资格1年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已于今日获得监管口头通知,可正式恢复营业。4日下午,记者致电大

11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数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因违规被暂停业务资格1年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已于今日获得监管口头通知,可正式恢复营业。4日下午,记者致电大公国际相关人士,对方确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将很快对外公布消息。

2018年8月17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相继发布公告,暂停大公国际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市的评级业务1年。

其中,证监会理由有四:一是大公国际与关联公司公章混用,内部控制机制运行不良,内部管理混乱;二是在为多家发行人开展评级服务的同时为发行人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有违独立原则;三是部分高管人员及评审委员会委员资质不符合要求;四是个别评级项目底稿资料缺失,模型计算存在数据遗漏等

交易商协会方面提出的违规理由包括:2017年11月-2018年3月,大公评级在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在交易商协会业务调查和自律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公评级向协会提供的相关材料存在虚假表述和不实信息。

其共同点则是:“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

大公国际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老牌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拥有监管部门认定的全部评级资质,其长期主打民族品牌,自称是第一家向全球提供主权评级的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据业内人士介绍,被监管暂停业务之前,大公国际在本土评级市场中的份额处于第3-4位,在中诚信、联合之后,与上海新世纪的位次偶尔轮换。

2018年8月大公国际被罚暂停业务牌照时,市场一度认为此举对大公国际而言“基本上等于死刑”(监管重罚大公:暂停债券评级业务一年 市场人士称“基本上等于死刑”),一方面是有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因“福禧事件”被罚后一蹶不振作为殷鉴;另一方面,市场难有耐心等待大公国际恢复资质且对其市场声誉颇有担忧。此后,大公国际出现人员流失的现象,并且大量AAA客户流向中诚信、联合等头部评级公司。

不过,2019年4月18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公司之一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新控股”)正式入主大公国际,持股58%。

央企股东的加持、评级资质恢复,意味着大公国际已经复活;但大公国际能否重新抢回丢失的业务,获得新生,依旧是一个疑问。

22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大公国际评级资质今日正式恢复 能否夺回市场份额?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zhaiquan/64380.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美债总量突破23万亿美元 过去12个月增1.2万亿美元

下一篇:博时基金:利率债上行空间有限 信用债或现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