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债券 > 央行逆回购平抑资金面波动 利率中枢下行值得期待

央行逆回购平抑资金面波动 利率中枢下行值得期待

全文导读

具体而言,9月9日,存款类质押式回购利率方面,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上行1.09bp报2.6035%,DR007下行0.93bp报2.6538%,DR014上行1.08bp报2.6763%。;Shibor方面,隔夜品种上行1bp报2.6070%,7

具体而言,9月9日,存款类质押式回购利率方面,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上行1.09bp报2.6035%,DR007下行0.93bp报2.6538%,DR014上行1.08bp报2.6763%。;Shibor方面,隔夜品种上行1bp报2.6070%,7天期持平前日报2.6520%,14天期上行0.90bp报2.6610%,1个月期上行0.7bp报2.6880%。

对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降准之后,短期内释放的资金可保障流动性平稳迈过税期高峰,此后尽管面临季末监管考核等因素,但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值得期待。“预计无风险利率将受到银行间流动性宽松影响下行,不过下行空间有限。”一位国有大行债券交易员告诉记者。

江海证券亦分析,单纯的降准对市场的利好反应相对来说已比较充分,后期利率能否继续下行要看MLF利率和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是否会下调,如果MLF和OMO利率不下调,估计MLF续作的概率也不大,释放的资金量有限,短端利率下不去,长端利率下行的空间也有限;如果MLF利率和OMO利率下调,短端利率下行,则长端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对于债市而言,本次降准利好兑现后多头力量仍显不足,市场提振有限。而今日央行未续作到期MLF令现券期货震荡偏弱,国债期货小幅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2%,5年期主力合约跌0.07%,2年期主力合约跌0.01%。银行间现券收益率波动不大,截至9日傍晚,10年期国开活跃券190210收益率上行0.44bp报3.4520%,10年期国债活跃券190006收益率上行0.75bp报3.0225%。

但若拉长期限来看,近两周国债收益率短端几乎持平、中长端收益率全面下降;国开债收益率短端有所下降、中长端收益率几乎持平。上述交易员表示,下周将有2650亿元的MLF和12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若后续MLF不续作可能还会给市场带来冲击。

MLF利率会否下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MLF未续作也引发了市场的讨论,央行将如何操作9月17日将到期的MLF?在明明看来,9月16日的降准并没有明确要置换MLF到期,实际上是为中下旬灵活操作留下空间,考虑到美联储大概率降息的可能,下一笔MLF到期的续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

另外,9月20日还将发布新一期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如果届时下调MLF利率,也将带动LPR下行。

更进一步来讲,对流动性也存在两种影响。中泰固收研究团队分析,一方面,若MLF到期不续作,那么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基本弥补了9月资金面缺口,超储率将继续维持在1.6%左右的正常偏高水平;若MLF等量续作,那么9月末的超储率或被推升至1.9%左右,再考虑到后续还将有定向降准的1000亿资金陆续释放,超储率维持在全年较高水平,短端利率也有望下行,向6月至7月间的资金利率靠拢。

由此,下周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观察窗口。“我们认为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并不矛盾、可以并用,17日MLF到期可能不续作或缩量续作,而价格工具还需要密切关注。”明明说。

不过,也有观认为,如果仅仅是为了降低贷款利率而下调MLF利率,那么就偏离了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初衷。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对第一财经表示,在LPR报价利差尚未充分压缩的背景下,当前MLF利率亦不宜下调,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市场化改革的目的。

他解释道,虽然目前一年期LPR低于同期限的贷款基准利率,但是仍高于贷款基准利率的九折,同时也明显高于一年期超AAA级短融收益率。目前,1年期LPR为4.25%,与1年期MLF利率之间的利差达到95个基点,而1年期MLF利率与历史最低至3.0%之间的只有30个基点的利差,这显示出未来LPR仍有较大的下行空间。

“我们认为,渐进式地降低LPR更有助于银行进行利率定价体系的切换,避免对信贷投放造成过大的冲击。另外,从汇率、通胀、经济增长三方面判断,当前下调MLF利率的迫切性并不高。”张旭说。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MLF利率不存在下行的可能。在市场利率逐步走低的背景下,市场对于下调MLF利率的预期仍在,争议主要在9月还是年底下调。如果9月下调,那么有业内人士分析,出现在9月17日的可能性较大。

77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央行逆回购平抑资金面波动 利率中枢下行值得期待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zhaiquan/55543.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商业银行永续债年内已成功发行3500亿 发行利率下降

下一篇:美国跌入负利率只是时间问题?结构性问题恐难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