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债券 > 政金债成外资新宠 四张图看债市“中国通”养成记

政金债成外资新宠 四张图看债市“中国通”养成记

全文导读

中国的金融开放对国际投资者来说,到底还有多少发展空间?就债券这一战场来看,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债市,彭博通过四张图梳理显示,外资会在投资交易、发行承销、信用评级等多领域

中国的金融开放对国际投资者来说,到底还有多少发展空间?就债券这一战场来看,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债市,彭博通过四张图梳理显示,外资会在投资交易、发行承销、信用评级等多领域迎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投资新宠:政策性金融债

国债一直是外资最青睐品种之一,但今年以来,外资对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持,今年1-7月,境外机构增持政策性金融债规模约1034.56亿元,为2014年有数据以来同期最大,显著高于同期国债739.72亿元的仓位增幅。

国盛证券分析师刘郁指出,外资或成为下半年中国债市的超预期因素。她此前在报告中表示,从政金债成交数据看,外资配置偏向10年期品种,在上半年增持的政金债中该类券种占比高达58%。

摩根大通债务资本市场中国主管谢桐表示,预计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把中国国债和政金债纳入后,从2019年4月到2020年11月,每个月约有60亿美元的净流入。摩根大通全球指数团队的研究并显示,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三大主要固定收益基准指数(GBI-EM GD、Global AGG和WGBI)将带来高达2500亿到3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机构成员:稳步增长

债券通推出仅约两年时间,今年来境外机构投资者入市数量出现了加速增长。根据CFETS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境外主体数量已增长至1038家,较一年前的356家大增近两倍。

承销:拓展空间极具想象力

债券承销将是外资亟待进一步开垦的处女地;据彭博承销商排行榜数据,截至7月30日,境外机构今年以来承销的信用债金额不足400亿元,占全部中国企业发行的信用债规模比例仅约0.75%。未来市场份额进一步开拓的空间极具想象力。

中国在7月下旬宣布的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措施中,就包括了允许外资机构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业务范围从境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展至债务融资工具全部品种。

“我们作为外资行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跨境部分以及境外的客户。”谢桐表示,她并指出,作为主承销商,他们将带动新的境外发行人来到中国这一市场,而国内的发行人则会比较期待外资行将新的境外投资人引入国内市场投资。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兼行长赖长庚也表示,外国投资者更多的参与,将带动外资银行更积极地参与在岸和离岸债券(熊猫债券)的承销,并推动评级,所有这些都将带来更好的治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评级:冲击波已正面袭来

中国本土评级的虚高一直受市场诟病,彭博汇总了中诚信等五大本土评级公司数据,以拥有中国本地AAA评级、且同时拥有标普国际评级的中资美元债发行人为例,共26家发行人的标普评级中,有9家约35%落在A+到A-之间,剩余约65%落在BBB+到B-区间之内。境内外评级差别不可谓不大。

标普中国全资境内子公司--标普信评7月首度在银行间债市开展评级业务,分别对工银租赁和泸州银行给出AAA和BBB评级。相比之下,大公国际资信给予泸州银行的评级为AA。

中泰证券分析师齐晟接受采访时表示,引入外资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国内评级集中、虚高的局面。以后国内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也会有所改变,会慢慢拉开差距。

挑战:适应多头监管、努力成“中国通”

开放硕果累累的同时,外资登陆中国也存在一些挑战。赖长庚对彭博表示,最大挑战之一即是了解并熟悉中国的整体商业环境,成为一个“中国通”,掘金这一全球最大现金市场之一、以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此外,国外投资人需加深本地合作来提高流动性,共同协作开发对冲避险产品,例如:利率期货、信用违约掉期CDS等,来共同保障市场的长期稳定。

太平洋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肖立晟指出,外资进入国内,有助于引进海外资金,学习更多更先进的相关技术,但海外机构进入之后,遭遇到各项业务都有多头监管的限制,宏观上支持但微观上有障碍。

“每项业务的交叉监管、多头监管暂时没办法避免,这令外资进入成本比较高,没有办法降下来。”他说。

96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政金债成外资新宠 四张图看债市“中国通”养成记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zhaiquan/49401.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对美经济忧虑加剧 十年期美债收益周跌幅创7年纪录

下一篇:可转债基金引领前七月债基涨幅 博时中欧涨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