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债券 > 信用评级开放力度加大 债券市场国际化提速

信用评级开放力度加大 债券市场国际化提速

全文导读

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了一系列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确了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

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了一系列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确了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允许外资机构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等。

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称,推动信用评级对外开放,支持外资评级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开展所有种类债券评级业务,是中国金融市场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信用评级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引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中国开展评级业务,有利于满足国际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也有利于促进中国评级行业评级质量改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促进评级行业规范发展

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稳步推进信用评级对外开放,境外评级机构的境内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可依法向证监会申请开展境内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并明确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价具体程序和要求等。

2019年1月28日,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已获准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包含金融机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结构化产品以及境外主体债券在内的全部类别信用评级业务。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央行、证监会将进一步推动评级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资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开展全部类别信用评级业务,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国金融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信用评级的对外开放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竞争。外资评级机构的参与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债券发行人的信用实际情况,降低投资风险。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成熟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信用评级是债券定价的最重要依据。而债券的市场化程度与信用评级关系很大,市场化程度越高,定价机制越看重信用评级的结果;市场化程度不高,信用评级只会被作为参照,影响力就会下降。

“目前国内的信用评级确实还没有非常权威的机构,所以外资评级机构的引入对于完善中国的信用评级制度以及提高信用评级的水平和质量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可以让信用评级在债券定价市场中的影响力得到提升,为投资人提供更重要的参考。”董登新说道。

“国内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罗列信息众多,但级别给定理由不清楚,有些级别上调的情况,调整依据也不清楚。两个评级机构对同一家企业给出了不同的评级结果,但评级报告中并未说明给定高级别的依据。”一位机构投资人表示,“国际评级机构的报告结构和国内机构的报告有较大不同,逻辑和观明确清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风险揭示方向。作为投资机构,我们非常支持信用评级行业的开放,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声音,从更多的角度来看待发行人的风险情况,更清晰地理解评级思路、获得更多信息。”

在徐洪才看来,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评级机构同质化明显,大多通过抬高信用评级来赢得业务机会,导致评级结果的客观性不足。

“从过去几年暴露出来的信用违约来看,当时的信用评级都比较高,说明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没有起到预示风险的作用。追根究底,信用评级由卖方付费的方式本身就存在不妥,为买方提供参考依据的信用评级却要由债券发行人自己来买单,那债券发行方必然会想方设法通过评级机构来提高自身的信用评级,这也是信用评级行业的痼疾。”徐洪才强调道。

“很多时候我们在借鉴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的做法时都表现得形似而神不似,不仅信用评级过程中的精准度和技巧性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匮乏问题也非常突出。另外,我们的信用评级机构缺乏品牌意识,不懂得用自身的职业操守来打造信用品牌从而赢得市场的尊重。”董登新坦言。

提升债市国际化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新举措还包括允许外资机构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境外发行人数量日益增多,境外投资人投资显著增长,外资中介机构队伍持续壮大。目前,已有6家外资银行取得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B类主承销和承销业务资格。

为顺应债券市场现状,人民银行指导交易商协会就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将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通过市场评价取得A类主承销业务资格,业务范围从境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展至债务融资工具全部品种。

同时,考虑到外资银行境内外母子公司业务联动的特点,将进一步在规则层面加大对外资银行境外母公司的考察力度。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该举措正在履行相关程序,近期将正式对市场发布。

该负责人表示,允许外资银行开展A类主承销业务,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外资机构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的手段,提升其参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广度与深度,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有助于为境内企业发债融资引入更多的境外投资需求,从而为实体经济融通资金、降低成本提供助益,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另外,中国也将借此机会向外方分享国内经济发展的成果和机遇,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董登新指出,债券市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信用评级、承销、发行到交易整个流程的业务量非常大,尤其是中国的债券市场体量已经颇具规模,因此对外资机构来说,能够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随着外资机构的参与,它们的技术优势、制度优势以及经营管理优势都会逐渐显现出来,这既加剧了整个债券市场行业的竞争,也倒逼我国的金融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强业务创新,为整个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动力。”董登新说道。

“外资机构具有丰富的在国际市场操作经验和技巧,它们的加入有助于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把更多的人民币债券推向国际市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人民币资产也越来越受到境外投资者的欢迎,今后在金融领域会有更大的业务拓展空间。把境外的投资者引入到中国市场,把中国的产品推向世界市场,通过双向开放来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水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董登新进一步表示。

71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信用评级开放力度加大 债券市场国际化提速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zhaiquan/48032.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央行今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下一篇:控股股东借钱为兑付债券 新文化或陷流动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