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 > 数字货币报告:DCEP与Libra的异同详解和全球进展跟踪

数字货币报告:DCEP与Libra的异同详解和全球进展跟踪

全文导读

2、我国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布局与进展
(1)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布局
我国最早从2014年就开始央行数字货币领域的探索,2014年央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旨在论证央行发行数字

2、我国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布局与进展

(1)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布局

我国最早从2014年就开始央行数字货币领域的探索,2014年央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旨在论证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2016年7月央行启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研发工作,2017年1月中国数字货币研究所成立,“区块链电子钱包”(BOCwallet)的iOS版上线。央行下属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深圳成立“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进入2019年,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研发步伐明显加快。2019年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2019年12月根据《财经》报道,由央行牵头,供、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参与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项目有望在深圳、苏州等落地。2020年1月央行官微发布《盘点央行的2019|金融科技》,指出基本完成了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课题研究第九次会议提出,疫情是数字经济的催化,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加速推出。4月14日一张央行数字货币在农行内测的照片传出,随后央行官方回应,数字货币正在深圳、雄安等地内测。

(2)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

央行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我国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定位是对现有纸钞的替代,也就是M0的替代。公众持有的央行数字货币是央行的负债,基于100%准备金发行,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具有法偿性,本质是以央行担保并签名的加密数字串形式存在的货币。与纸币一样具有货币的基础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价值。而目前的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是基于现有的银行账户体系,将M1、M2电子化的支付工具。央行数字货币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兼具安全性与灵活性的简明、高效、符合国情的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1]。

央行的数字货币体系的核心要素主要有三点,“一币,两库,三中心”。“一币”是指由央行负责数字货币的“币”本身的数据要素和数据结构。根据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提到,理想的数字货币应该具备不可重复花费性、匿名性、不可为造性、系统无关性、安全性、可传递性、可追踪性、可分性、可编程性、公平性的特征。数字货币是由央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是携带全量信息的密码货币,这些理想数字货币的特征也是央行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两库”是指数字货币发行库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数字货币发行库是指人民银行在央行数字货币私有云上存放着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基金的数据库。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央行数字货币的数据库,可以在本地也可以在央行数字货币私有云上。相比于传统的实物货币发行环节,发行库和银行库的设计,更多的考虑为数字货币创造一个更为安全的存储和应用执行空间,既能够分门别类的报存数字货币,又能防止内部人员非法领取或者外部的恶意袭击同时还能承载一些特殊的应用逻辑。“三中心”指的是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认证中心是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机构及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是系统安全的基础组件,也是可控匿名设计的重要环节。登记中心记录央行数字货币及对应用户身份,完成权属登记;记录流水,完成央行数字货币生产、流通、清点核算及消亡的全过程登记。这也是全新理念的数字化铸币中心,因为传统的纸币不存在持有人登记的概念,也没有流转过程中全生民周期的信息。我国央行的数字货币登记系统可能做两套,一套基于区块链,另一套基于传统集中式方式,优先考虑后者。大数据分析中心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主要用于反洗钱、支付行为分析以及监管调控指标分析等。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采取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模式为“二元模式”:由央行按照100%准备金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再对接公众。具体可以将CBDC运行分为3层体系:第一层参与主体为央行和商业银行,涉及数字货币的发行、回笼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的转移;第二层是商业银行到个人或者企业用户的存取,CBDC在商业银行库和个人或企业数字货币钱包之间转移;第三层是个人或企业用户之间的流通。

双层运营模式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在现有货币运行框架下让法定数字货币逐步取代传统货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商业银行和一些其他商业机构,在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上都已经比较成熟,经验储备和人才储备都相对充分,双层运营体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至于央行另起炉灶。另一方面,双层投放运营能够防止金融脱媒。如果商业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就意味着不需要商业银行了,中央银行掌握所有的个人、企业资信信息,可以替代商业银行开展所有的金融业务,但这样就会给中央银行带来极大的压力,同时也会类似计划经济,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阻碍金融的创新,一旦出现任何信息传达不充分或者觉策的偏差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双层运营分散化解风险,避免过度集中于央行,也缓解央行的负担。

[1] 姚前,《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原型系统实验研究》

3、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原因与政策影响

(1)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原因

在电子支付如此便捷和普及的今天,为什么央行还要发行数字货币呢?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纸币信息技术含量低、安全性低。DCEP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公众对安全性的需求;另一方面Libra等私人数字货币的出现,无疑为国家货币主权敲响了警钟,在Libra作为支付工具发展得很好得情况下,可能进一步脱离储备资产,变成一个信用货币,进而发展成一个世界级的超主权货币,进而对一国的货币政策和主权产生巨大影响。现任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也表示“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首要目的是保护货币主权”。此外,目前我国跨境清算依然高度依赖美国的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和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有望摆脱对现有SWIFT和CHIPS支付体系的依赖,为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带来便利。

极大地降低纸币、硬币发行流通成本,提高支付清算的效率。我国央行的DCEP作为M0发行,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节省纸币的发行成本。截至2019年12月,我国流通M0为7.72万亿,同比增长5.4%。目前纸币、硬笔的印制、发行、流通、贮藏各个环节的成本都非常高,防伪、携带均有成本。央行的数字货币就能很好的在保持现钞属性和价值特征的同时又能够满足便捷性和安全性的的要求。有助于完善支付体系,提升支付清算的效率。

提高央行对于货币供给和流通的控制力。目前流通的货币完全是匿名的,央行无法追踪交易的具体情况。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实现对货币的精准追踪,使得央行能够对货币的流通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有更加及时准确的把握,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央行通过大数据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流通的控制力。有利于减少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

(2)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数字货币有利于提高央行对宏观经济动态的及时掌握。由于现行纸币缺乏详细的跟踪记录,导致央行对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掌握有时滞。数字货币通过对每一笔交易详细的记录,为央行创造了实时全面的感知手段。进一步央行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工具对宏观经济做出更准确、及时的分析预测。

数字货币对传统的货币派生机制产生影响。一方面,数字货币系统相比于传统的纸币硬币具有更高的清算效率,会使得清算账户和第三方储备账户中的资金减少,同于投放信贷的资金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数字货币更加高效便捷的支付特征,会减少居民对资金的持有偏好,从而降低资金的漏损率,最终使得货币乘数增加。

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有利率、信贷、外汇和金融资产价格四个渠道,其中利率又是非常重要的渠道。由于DCEP可以差别计息,甚至可以打破零利率的下限,有望为货币政策的调节拓宽空间。此外,现行货币政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总量和利率的调节,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而且不够精确。数字货币的使用,有利于央行对货币总量,流向的精确把握,保障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同时,数字货币也有利于央行的监管,及时打击非法行为,缓解对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03

全球进展:各国央行加速布局,抢占高地

全球各国央行一直在密切关注数字货币的进程,而一旦各国政府开始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的竞争势必加速对现有的货币格局的重新洗牌。1996年,10国集团(G10)的央行,专门在国际清算银行(BIS)开会讨论电子货币对支付体系和货币政策的签再影响以及央行的应对策略。之后,BIS定期发布对于电子货币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19年6月Libra推出之后,各国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关注度明显增加。近来包括美日欧央行在内的多数国家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也变得明显积极。

美联储:2017年曾对数字货币提出质疑,2019年已经有多名议员表态重启数字货币研究,提出重构更快、更实时支付体系的行动计划。2019年12月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听证会上,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与鲍威尔都同意在未来五年中,美联储都无需发行数字货币。而就在2020年2月5日,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表示美联储正在就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的相关技术展开研究与实验,已经开始研究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20年3月美国数字美元基金会吸纳了22名新顾问成员,准备在未来两个月内发布项目的白皮书。

欧央行:态度由此前的观望转为积极。2015年欧央行详细评估了虚拟货币产品对货币政策与价格水平稳定性的冲击。2020年1月份BIS与欧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瑞典央行成立了一个小组,共同研究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欧央行行长克里斯汀·拉加德支持该机构在开发央行数字货币方面的努力,并表示迫切需要快速而低成本的支付,欧洲央行应该发挥领导作用,而不是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充当一个观察者。

日本:2019年10月日本央行行长表示日本没有立即考虑发行数字货币的计划,目前没有数字货币计划,表示将会关注“加密资产作为支付、结算手段能否获得信任,对金融结算体系产生哪些影响。”2月27日在东京举行的“支付的未来”论坛上,日本央行副行长雨宫正佳表示日本央行支付结算系统部刚成立CBDC研究小组,将与国内外专家、相关机构和其他央行合作开展CBDC的深入研究。

此外2月14日,巴哈马央行行长证实,巴哈马央行数字货币将于2020年下半年推出;2月20日,瑞典央行宣布开始数字货币e-克朗试点项目;3月12日英格兰银行发布了关于CBDC的57页讨论报告《央行数字货币:机遇、挑战与设计》;4月6日,韩国央行宣布在2021年对韩国央行数字货币进行试点测试。

04

总结

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与Libra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二者的相似之处体现在:

110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数字货币报告:DCEP与Libra的异同详解和全球进展跟踪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waihui/92846.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专家解读:央行数字货币将重构金融机构实务

下一篇:招商宏观:对话首席 港元触及强方释放的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