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货币政策没收紧也没放松 外界有误读
2019-04-26 07:40:08|21世纪经济报道|外汇
这是误读。
“中央政治局在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的时候,要求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没有提出改变货币政策取向。”4月25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
这是误读。
“中央政治局在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的时候,要求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没有提出改变货币政策取向。”4月25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谈到最新的宏观政策时强调。
刘国强指出,现阶段货币政策取向是稳健,操作方法是相机抉择、预调微调,操作目标是松紧适度。所以,央行没有收紧货币政策的意图,也没有放松货币政策的意图。
为什么是误读?
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分析了一季度经济,提出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
会议要求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由于此次会议没有重申经济“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因此坊间有解读称“宽松政策正在远去”。
对此,刘国强、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都强调“这是对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一个误读”。
刘国强指出,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取向是稳健,操作方法是相机抉择、预调微调,我们的操作目标是松紧适度。所以,央行没有收紧货币政策的意图,也没有放松货币政策的意图。
“我们既不希望看到市场流动性短缺,也不希望看到市场流动性泛滥。我想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刘国强说。
刘国强表示,如果某一天央行开展“逆回购”或者“麻辣粉”(MLF,中期借贷便利),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大的方向转了,要转向宽松了,而仅仅是对短期流动性进行调节。因为短期流动性受各种因素影响每天都会有波动,所以短期内需要调节,但这不是一个大方向的改变。
反过来,如果央行好几天不做“逆回购”操作,也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收紧了。因为不做意味着已经合理充裕,就没有必要操作,不意味着就转向收紧。如果说政策一年变来变去好几次,一会儿紧,一会儿松,谁也受不了。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告诉记者,近期国内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的表现说明,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宽松力度的必要性已经不大,但并不会马上收紧,更不会转向。短期内,货币政策可能进入“观察期”,政策可能不紧也不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仍是主要目标。
唐建伟指出,与近期货币政策是中性情况不一样的是,财政政策是放松的。不管是今年赤字率上调还是减税降费,以及提高地方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并加快发行进度,这都是财政政策积极的表现,明显是向松的方向在调节。
宏观政策取向没有变
宏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分为3类,即宽松、中性、偏紧。宽松的话,即财政大量减税,大幅增加财政赤字率,货币大幅放水;反之是偏紧;中性即不松不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换句话说,M2增速等于名义GDP(未去掉价格的增速),即M2增速等于实际经济增速加上价格指数。
2019年一季度GDP名义增速为7.4%,一季度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1.8%,2019年3月末M2的增速是8.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显然M2增速未远远大于名义GDP增速(实际GDP增速与GDP平减指数,CPI可以作为GDP平减指数参照)。
孙国峰指出,3月末M2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应当说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了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5.81万亿元,同比多增9526亿元,多增部分主要是投向了民营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有力措施,有效应对了社会信用收缩压力,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避免了金融和实体经济竞相收缩,有效改善了市场预期,促进了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开局。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还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满足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需要。
“应当看到,稳健货币政策总体上力度得当、松紧适度,原来并没有放松,现在也谈不上收紧,始终与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有利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孙国峰说。
刘国强再次指出,判断货币政策要记住四个字“松紧适度”。怎么判断“松紧适度”?可以从流动性发挥作用的效果看流动性是松了还是紧的,比如说看某种价格是涨了还是跌了,也可从货币政策的操作来判断是紧了或者是松了。
中国社科院数量所研究员沈利生指出,今年以来货币没有放水,物价也稳定,所以货币政策是中性的,既没宽松也没收紧。有些奇怪的观点产生,可能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央行制定政策可以不用理睬这些看法。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waihui/32153.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阅读
-
富时a50是些什么股票 最新指数成分股名单一览
2020-12-05| 161 -
朗新发债什么时候上市 新债申购代码:370682
2020-12-05| 153 -
近期龙头股热点股有哪些 这两只个股登上龙虎榜
2020-12-05| 142 -
这则震撼的消息传来 金融股又有大利好
2020-12-05| 127 -
1000新债中签能赚多少 投资者如何提高中签率?
2020-12-05| 169 -
中芯国际是哪国的 公司最新股价是多少?
2020-12-05| 134 -
消费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这些上市公司关注度较高
2020-12-05| 166 -
最“差”基金:东吴行业轮动十年仍亏 曾为明星基金规模达到31亿
2020-12-05| 160 -
止盈止损什么意思 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04| 147 -
期货投资策略 相关的知识很少人会知道
2020-12-04|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