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前副行长张燕玲:中国外汇收支管理进入全新模式
2020-10-27 07:40:03|21世纪经济报道|外汇
张燕玲(中国银行前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非常全面、专业地介绍
张燕玲(中国银行前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非常全面、专业地介绍了2020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状况、特点,分析了数据背后的原因,并回答记者提问。发言人专业睿智,披露的数据全面详实。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跨境双向投资、外储储备、外汇融资规模全部稳中有升,经济复苏势头全球领先,同时,外汇市场供求平衡、运行稳健,人民币温和升值。这些情况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通过统筹开展疫情防控,成功抵御新冠疫情冲击,为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证明了我们以前对中国经贸韧性的判断。成绩来之不易,激动之余,也有一些思考。
一、高兴地看到数据是先按照美元计价,再按人民币计价,两者分开表述,意义重大。2020年前三季度,按美元计价,银行结汇14663亿美元,售汇13901亿美元,结售汇顺差762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结汇10.25万亿元,售汇9.71万亿元,结售汇顺差5357亿元。不仅数字正面利好,而且这种双币种计价意义深刻。同时发布以美元为计价单位和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国际收支相关统计数据,体现了我国国际收支统计信息的透明度,提升了国际收支统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方便了广大社会公众使用国际收支统计数据。
二、从国际收支账本可以看到,我国实体经济正处于稳步复苏、逐步向好的态势。二季度以来,跨境资金净流入趋势明显,国内国际对中国信心不断增强。首先,前三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762亿美元,特别是上半年结售汇顺差达786亿美元,说明市场主体结汇意愿强烈,更愿意持有人民币。其次,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有疫情对留学和海外旅游的影响因素),按美元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1055亿美元,对外付款30681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374亿美元(即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三季度后,分别形成372亿美元和262亿美元顺差;按人民币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1.70万亿元,对外付款21.44万亿元,涉外收付款顺差2600亿元。这2600亿元不仅对拉动国内消费,促进国内经济循环非常给力,同时对培养国人消费习惯更重要。再次,9月末进口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跨境贸易外汇融资余额与2019年末基本持平,而同期进口回落3%,表明企业跨境外汇融资意愿保持相对稳定,对进口预期具备信心。
三、外管局新闻发言人非常负责地向企业发出专业忠告。从全球角度分析了今年以来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情况,用具体数字说明了人民币指数明显强于发展中国家,与主要发达国家货币相比表现居中。虽然国内经济基本面相对优势会继续发挥稳定外汇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但考虑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人民币汇率仍然会围绕合理均衡水平保持双向波动。当前企业应该积极预防汇率风险,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在人民币双向波动弹性增强的背景下,积极防范汇率风险,所持外汇头寸要有对冲安排,不要侥幸持有汇率敞口。过去人民币弹性长期低于2%,现在是5%。今年以来,境内期权市场1年期隐含波动率平均水平在5%,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的波幅是7.5%,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变强。
在此背景下,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需要改变人民币不是升就是贬的单边直线性思维,树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意识。
第二,要做好风险评估,合理审慎开展交易,对汇率敞口进行适度套保。
第三,要尽可能控制货币错配,合理安排资产负债币种结构。
第四,不要把汇率避险工具当做投机套利工具,承担不必要风险。
四、新闻发言人解疑释惑,详细阐释了我国国际收支新模式的框架及操作模式,澄清了一些社会上的模糊认识。我举一个实例,有一位朋友谈到外汇储备与汇率的关系时说,人民币汇率上涨说明经济向好,外汇储备应该增加。反之,如果外汇储备减少,说明以前进入的外资不看好,套现离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经常账户是顺差,有证券投资流入,这时候外汇储备没有增加,有观点认为这说明有一些项目有大规模流出”?
根据发言人具体解释,近几年中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新的平衡模式,不再随着国际收支主要项目的变化而变化。即经常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表现为镜像关系,经常账户呈现顺差,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就呈现逆差,反之经常账户逆差,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就呈现顺差。所以有顺差就有逆差,账面上的逆差不一定就是风险。很多逆差主要是中国对外的各类投资增长,即境外的资产增多了,如境内居民对外的证券投资,主要是港股。
总之,我国国际收支总体平衡、合理,大家需要对国际收支的新平衡模式有全新认知。
从全球范围看,为维护经济金融稳定,降低疫情对经济民生的冲击,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加大财政赤字力度,对中小企业提供支持,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生活,全球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创新高,债务危机风险势必加大。世界银行早在今年1月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就已经对新一轮全球债务危机的风险发出了警告。目前,全球疫情仍然面临挑战,外债占比高的国家债务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因此,防范金融风险必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作者:张燕玲编辑:张雅婷)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waihui/121127.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阅读
-
富时a50是些什么股票 最新指数成分股名单一览
2020-12-05| 161 -
朗新发债什么时候上市 新债申购代码:370682
2020-12-05| 153 -
近期龙头股热点股有哪些 这两只个股登上龙虎榜
2020-12-05| 142 -
这则震撼的消息传来 金融股又有大利好
2020-12-05| 126 -
1000新债中签能赚多少 投资者如何提高中签率?
2020-12-05| 169 -
中芯国际是哪国的 公司最新股价是多少?
2020-12-05| 134 -
消费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这些上市公司关注度较高
2020-12-05| 166 -
最“差”基金:东吴行业轮动十年仍亏 曾为明星基金规模达到31亿
2020-12-05| 159 -
止盈止损什么意思 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04| 147 -
期货投资策略 相关的知识很少人会知道
2020-12-04|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