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USDA报告再次“变脸”
2019-08-14 07:20:05|中国证券报|期货
□本报记者马爽
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月度供需报告在万众瞩目下出炉。然而,在对潮湿的春季和干燥的夏季担忧未减的背景下,美国农业部却上调了玉米产量预估
□本报记者马爽
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月度供需报告在万众瞩目下出炉。然而,在对潮湿的春季和干燥的夏季担忧未减的背景下,美国农业部却上调了玉米产量预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随即遭到抛售,多合约价格触及跌停。令人意外的一幕再次上演,引发市场对该报告的质疑。
一直以来,USDA报告在农产品市场尤其是期货市场中可谓全球影响力最大、最权威的报告。由于该报告每次发布大多会对美国农产品期货价格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因此,在每次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出台之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交易人士及研究人士常常会表现得趋于谨慎,并试图从中寻找交易指引。
就近期USDA报告而言,在天气正常的年份,6月,特别是6月末USDA种植面积报告公布之后,美国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然而,今年由于美国作物播种期遭遇洪水的袭扰,玉米、大豆等作物播种进度严重推迟,也导致6月份仍有大量农田无法完成播种作业。因此,市场对最新的USDA报告内容格外关注。
尽管玉米市场面临产区不利的天气和作物优良率走低的影响,但最新的USDA却意外上调了玉米产量预估。其预估2019/2020作物年度美国玉米产量将达到139.01亿蒲式耳,单产为每英亩169.5蒲式耳。此数据均位于分析师预估区间的上沿水平,这令市场深感意外。
实际上,本次数据意外上调只是重演6月末的一幕。当时USDA公布的大豆、玉米种植面积数据就与市场预期完全相反,随即便引发投资者的质疑,市场也更期待8月的供需报告能够得以修正,然而最新公布的数据再次令投资者感到意外。
而在以往的USDA报告“变脸史”上,不少美国以外的资本市场和实体企业玩家都因缺乏定价权而吃亏,该报告也频频引发市场的质疑之声。比如,2001年至2004年,中国在三年内遭遇的两次“大豆风波”就是悲情的一幕。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初,由于利润可观,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大批进入大豆市场,但因美国、南美大豆丰收,美国基金又以瘟疫为题材在CBOT大盘上大肆炒作,外盘大豆期货价格顺势下滑,也导致进口大豆到我国口岸价格大幅下跌,一度致使不少国内企业无法避险而濒临破产。
另外,2003年至2004年间,USDA的一份关于该年度美国大豆减产的报告助推CBOT大豆价格高歌猛进,中国大豆压榨企业不得不在高价位签订大量进口合同。可是一个月后,USDA就“纠正”了原先的观点,国际金融炒家旋即开始狂抛大豆,大豆价格暴跌。有数据称,此次风波导致中国70%压榨企业停产,保守估计损失40亿元。
诚然,作为权威发布农产品供需数据的机构,USDA报告当然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但一方面,市场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尤其是当报告与自身思维逻辑相反时,投资者更需进行充分的验证。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可以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衍生品避险工具进行风险防范。
本文标题:提防USDA报告再次“变脸”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qihuo/51077.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阅读
-
富时a50是些什么股票 最新指数成分股名单一览
2020-12-05| 161 -
朗新发债什么时候上市 新债申购代码:370682
2020-12-05| 153 -
近期龙头股热点股有哪些 这两只个股登上龙虎榜
2020-12-05| 142 -
这则震撼的消息传来 金融股又有大利好
2020-12-05| 127 -
1000新债中签能赚多少 投资者如何提高中签率?
2020-12-05| 169 -
中芯国际是哪国的 公司最新股价是多少?
2020-12-05| 134 -
消费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这些上市公司关注度较高
2020-12-05| 166 -
最“差”基金:东吴行业轮动十年仍亏 曾为明星基金规模达到31亿
2020-12-05| 160 -
止盈止损什么意思 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04| 147 -
期货投资策略 相关的知识很少人会知道
2020-12-04|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