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 > 中国重启进口美豆对豆粕市场的影响

中国重启进口美豆对豆粕市场的影响

全文导读

本季阿根廷大豆出口增加,对冲了巴西大豆库存下降出口减少的影响,我国未来几个月的南美大豆采购和到港大部分已经确定,预计1-9月合计进口在6600万吨,同比下滑400万吨。在缺乏美

本季阿根廷大豆出口增加,对冲了巴西大豆库存下降出口减少的影响,我国未来几个月的南美大豆采购和到港大部分已经确定,预计1-9月合计进口在6600万吨,同比下滑400万吨。在缺乏美豆供应的背景下,四季度大豆进口量无法达到2017年同期的2400万吨,预计也难以达到2018年同期的1800万吨,市场将出现大豆供应的缺口。本次购买的500万吨大豆是9月船期,将在10月-11月到港,加上前期购买尚未发船的美豆以及参考往年,巴西和阿根廷在9-10月的出口也会在500万吨以上,则国内四季度的大豆供应将与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

在需求方面,国内生猪存栏持续下降,官方公布的数据同比下滑25%,民间调研的数据则普遍将降幅下调至40%以上,而近期西南和中南的疫情仍在蔓延,当地生猪持续出栏,据称两广及四川存栏下滑40%,两湖存栏下滑20%,后期两湖生猪存栏仍有下滑的空间,同时东北和华北的生猪养殖进入复产阶段,东北复产情况稍好,华北复产成功率不高。近期禽蛋价格上涨提升养殖利润,养殖户积极补栏,1-5月的育雏鸡月度补栏接近1亿羽,同比大幅增长,下半年蛋禽补栏将稳定提升。肉禽价格宽幅波动,尤其是肉雏鸡价格在前期出现跳水,近期有所恢复,体现肉禽养殖在供需平衡附近波动,因此价格的波动率高于生猪和禽蛋,生猪价格向20元冲刺将带动肉禽价格回升,养殖利润增加提升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

据了解,国内1-7月的豆粕成交同比高于2018年同期,一方面是生猪出栏体重提升和禽类存栏增加对冲了产能下降,另一方面是价格下行阶段国内终端积极采购,随着库存填充,近期豆粕成交量明显下滑,库存开始回升,但价格一旦下跌成交即增加,预期全年豆粕的需求预期不会出现大的同比变化。对比2018年下半年的进口量和需求,若未来中国将采购美豆500万吨以上,且前期采购能全部发船到货,则1月合约前仍可能供应紧张,但不会出现缺口。

中国采购美豆将消化美国库存从而推升CBOT美豆价格,但下个月将公布的月度报告市场普遍预期将上调种植面积,将对美豆利空。据悉美湾内陆航运受洪水影响较大,基差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巴西受政府改革影响,汇率上行,农户销售积极性不高,库存也偏低,将推升美豆销售价格。按照当前价格上涨10-20美分,贴水与当前美湾持平,汇率垵6.85计算,大豆到港成本在3200左右,则对应的豆粕成本支撑位在2850附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巴西大豆进口成本低于美湾大豆,商业性采购美豆性价比偏低,国家虽开放窗口,但民营企业的进口意愿仍有待观察。

在实际采购落地之前上一轮过程中对豆粕的底部支撑有效,即市场单边不会形成持续下跌的趋势,市场需求偏差,美豆进口将增加远月供应,则临近交割月多单接货意愿趋弱,情绪上打压近月合约,短期内豆粕月差出现反套机会。基本面上中国采购影响远月供需格局,若有实际采购动作,则远月合约将较近月合约走弱,但采购数量偏低,窗口时间短,从时间和政策层面上看豆粕1-5合约有可能出现正套机会。

菜粕方面,从配方的角度来看,后续颗粒粕进口以及国产200型菜粕的添加都能有效的弥补菜粕的不足,因而在当前月差情况下,多头接货意愿大概率较弱,新交割库的推出也增强了空头逼仓的能力,菜粕同样有比较明显的反套机会。在具体操作上,短期维持菜粕近月空单头寸,在基差下滑至-100附近时逐步移仓,并可保留部分头寸等待市场空头逼仓带来的移仓机会,而豆粕合约则建议选择1月为套保合约,在触及前期低时应减少套保比例。(农产品期货网特约分析师刘涛,转载请注明来源)

注:本文有删节

51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中国重启进口美豆对豆粕市场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qihuo/47162.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生猪:供应偏少 猪价小幅上涨

下一篇:深度剖析加拿大油菜籽产业生产格局及贸易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