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 > 多维度深化培育 促产业向产融升级

多维度深化培育 促产业向产融升级

全文导读

   3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40余家油脂企业齐聚古城襄阳,参加合益荣、银河期货举办的“二季度油脂油料市场分析研讨会”,共同探讨企业如何拥抱衍生品工具管理价格风险。随后,“

   3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40余家油脂企业齐聚古城襄阳,参加合益荣、银河期货举办的“二季度油脂油料市场分析研讨会”,共同探讨企业如何拥抱衍生品工具管理价格风险。随后,“中国油脂30人论坛”“支行行长走进大商所”也将在北京、大连等地如期举行。这些都是大商所产融培育基地每年数十场活动中的“常规操作”。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构建综合性培育平台,大商所于2017年、2019年先后设立20家产融培育基地。扎根产业的基地培育模式引起国内相关产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打造了以龙头企业为抓手的常态化培训体系。近期,大商所将“产业培育基地”更名为“产融培育基地”,从产业到产融,名称变化的背后是内涵的扩充与提升。“以期带现”“以现促期”,将单维度向多维度培育结合,推动产业向产融升级。

   A产融培育“遍地开花”  促进期现结合的良性循环

   2017年4月,大商所启动了产业培育基地项目,初衷是要抓住龙头企业的“牛鼻子”,对产业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通过“大手拉小手”“期现手拉手”,形成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或周边企业共同学期货、用期货的局面。首批基地包括九三粮油、山东华信工贸、北京合益荣、金发科技等11家行业龙头地位的生产、贸易企业,覆盖铁矿石、油脂油料、化工等品种板块,在主要现货产销地区均有布局。至2018年年底,首批基地已开展34期培训,累计培训企业超过2200家,受训学员超过3200人。

   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发挥典型企业在产业培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商所创新市场服务工作思路,建设了包括产融培育基地在内的多层次产业培训体系。产融培育基地定位于“集行业人才培训、企业培育开发、市场调研及信息反馈、市场功能发挥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培育平台”。2年来,基地以龙头企业为枢纽,切实发挥了大型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据大商所会员服务部总监蒋巍介绍,与以往期货公司组织活动不同,产融培育基地主要依托龙头企业,由基地全程召集学员、组织师资、安排场地。基地培训围绕“产融结合,示范带动”的思路来开展,龙头企业派出本企业资深专家、结合自身经营“现身说法”进行期现培训。基地培训重视模式推广,减少知识说教,以期货为纽带进行业务层面的合作,大大增强了企业客户的黏性,内容更具针对性,与产业实际结合更紧密,培训效果更好。

   此外,相比期货公司,龙头企业通过利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黏合力和合作理念开展培训,更容易得到产业企业的认可和接受,有效解决了以往产业培育中的信任痛

   对于龙头企业参与产融培育基地建设的初衷,合益荣集团总经理周世勇认为,企业利润主要来自于产业链整体,如果不进行风险控制,行业整体利润就要受到损失,龙头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特别是近几年,多数行业不断洗牌,不少民营企业不了解期货,缺少期货交易经验,有些企业甚至把期货当成投机工具来对待,导致市场把握能力较差、风险控制能力不强。在产业内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观念促进“以期带现”“以现促期”的良性循环刻不容缓。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合益荣不仅自身积极参与期货,还将市场和行业相关的信息和研发优势通过培育基地传达给下游客户,推动传统的销售模式向服务营销模式转变,带动下游企业一起运用期货工具来规避风险。首批基地学员大多来自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日常合作伙伴,在保证培训面向实体企业的同时,有效促进了龙头企业与周边及上下游企业的业务拓展和合作。

   同为大商所首批产融培育基地的广东柏亚是一家大型化工贸易企业,其副总经理谢彩华对此感同身受。他认为,伴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依靠购销价差、区域价差、时间价差的老“三差”盈利模式难以维持。企业需要学习和利用期现价差、利率差以及汇率差的新“三差”来指导经营和风险管理,全行业发展秩序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维护。

   “我们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主动担起重任,在做好自身风险防控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将多年来学到的风险管理经验传递至全行业,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稳定发展,优化行业整体利益。”谢彩华说,经过2年来的培训交流,柏亚与企业学员共同成长,近50%的企业学员已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80%的贸易商学员已将基差贸易应用到采购业务中。

   中航国际钢铁贸易公司是一家大型钢矿贸易企业,近年来贸易量持续增长,2018年铁矿石贸易量超过1800万吨。“贸易量的增长,积聚了更多的价格波动风险。以前我们更多地将期货定位为盈利工具,但通过培训,我们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变化,认识到实体企业还要不忘初心,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目的是套期保值。”该公司贸易部经理王炯如是说。

   B注重新兴模式推广  强化实际业务培训

   近年来,场外期权、基差贸易业务在相关行业得到普及推广,很多企业逐步尝试利用场外期权、基差贸易模式进行采购销售,这离不开产融培育基地的“潜移默化”。

   作为首批产融培育基地的建设单位,九三粮油开展了多次基差贸易专题培训。“实践证明,油脂行业中不懂基差、不会做期货套保的企业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九三粮油总经理史永革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九三粮油利用产融培育基地开展了2年市场培训,有效引导生产加工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改变传统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基差贸易在油脂行业的普及利用。

   近年来,合益荣基地对1150多家油脂企业进行了基差贸易的12期系统性培训,培育活动遍及北京、石家庄、扬州、西安、郑州、重庆、成都、杭州、长沙、贵阳10个城市,受惠学员超1600人。特别是在衍生品交易相对落后的西南和西北地区做了大量培育工作。目前,合益荣基地西北和华北学员企业参与基差交易的比例由原来的30%提升至约70%,参与套保的学员企业比例在60%以上,改变了原来一口价交易模式和赌单边的贸易方式。

   “一口价定价方式往往把油厂和下游客户对立起来,但是‘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贸易模式能够把油厂和下游客户牢牢地绑定在一起,大家共同面对市场,共同抵御市场的风险。”周世勇表示,通过基地培训,与合益荣有贸易往来的企业基本能够接受基差贸易,其中一些企业还开始尝试场外期权业务。

   “在原先普及性培训基础上,合益荣基地增加了实战培训,让我们了解衍生品应用实例,提高交易技巧和能力,便于制订后期的交易策略。”合益荣基地学员代表、青岛渤海农业发展公司销售副总监王风玲深有体会地说。

   在塑料化工领域,自2007年起LLDPE、PVC和PP期货先后上市,至今利用期货价格来指导现货定价的模式已经融入龙头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客户服务中。

   作为综合的塑料产业链服务公司,广东柏亚利用期现基差变化,为下游生产企业提供基于期货价格为参考价的基差贸易。具体业务上,以指定的期货合约价加上资金成本及风险成本为合同采购价,下游生产工厂确认价格后,仅需支付合同总额的10%作为订金,便可提前锁定原料价格,工厂客户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可在任意一日结算或提取现货。谢彩华在采访中介绍,通过产融培育基地推广这种灵活的定价模式,受到众多下游工厂认可。目前,超过80%的参与基地培训的贸易企业开展了基差贸易。

   在黑色领域,期现结合同样是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迁安市九江线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刘业伟向记者介绍,基地邀请了很多知名企业期现负责人授课,讲解场外期权应用实例,让企业学员看到场外期权对于钢厂实现灵活购销的意义和可操作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C从初级向高级 培训形式衍变升级

   相比期货公司,产业企业在组织业务培训方面缺少经验。为此,各基地与期货公司等多方合作,推出灵活的培训形式,走出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之路。

   为提高培训效果,有的基地直接把课程开到了高校。例如,山东华信拥有一所全国统招的本科大学,占据地利人和,让培训工作走进高校并配备经验丰富的讲师资源,为学员间的交流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升了教学品质。2018年7月,合益荣、银河期货联合在清华大学开班授课,吸引了国内前50家油脂压榨和油脂交易企业。

   除了常规的培训课程,合益荣还将数十年期现结合的经验案例编辑成《油脂油料大宗交易理论与实践》一书,详尽阐述了多位专家及行业内资深人士研究报告和业务心得,可以作为油脂行业参与期货市场的通识教材,改变了产融培育工作缺少统一教材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产融培育基地紧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步伐,通过在线直播等新兴传播渠道,让基地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

   据了解,2017—2018年,由唐山市钢铁工业协会和报春钢铁网共同运营的唐山基地一共组织16次活动,参与活动人数超过1500人。为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唐山基地将每次培训的学员数量控制在70人以内,更多的学员通过在线直播来学习。据报春钢铁网总经理郑大勇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公司公众号已有10万+的粉丝量,通过在公众号、网站添加课程预告和回放功能,便于广大客户关注,培训直播在线人数峰值最高超过26万。

   在郑大勇看来,基地培训不应局限于小范围活动,更应该形成一种宝贵的共享资源,在更多平台、空间发挥价值。网络直播是对传统小班授课模式的升级,可以让想听课但不能来现场的人进行在线学习,培训方式不拘泥于时间、地点,传播范围更广泛。

   “我经常通过在线视频回放,反复观看和思考课程重点内容。这种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更加灵活,还节约了受训成本,让我们受益匪浅。”刘业伟说。

   D从产业到产融培育基地内涵更广

   自2017年以来,首批基于产业的基地模式得到广泛关注,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也纷纷提出希望加入基地阵营,更好地服务客户。尤其是当前期货市场越来越在价格发现、助推产业转型以及优化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作为期货市场的参与方和服务方,银行希望探索产融结合新模式,丰富银期合作内涵,满足产业客户融资和避险需求。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3月,大商所与第二批9家产融培育基地签署了合作协议。相比于首批基地纯正的“产业背景”,第二批产融培育基地出现了建设银行民生银行2家银行的“身影”,体现了从单维度向多维度、从产业升级为产融的建设思路。

   对于银行开展产融培育的动机,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裁邓星梅说,在对企业客户服务过程中,其深刻感受到“把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工具适时快速结合起来”是银行的努力方向。加入产融培育基地阵营,借助客户黏性强、培育资源多、分布广等优势,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对于产业客户而言,面对成本管理、销售管理、价格波动以及国际贸易摩擦、汇率风险的复杂环境,需要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包括采购、销售、库存管理以及外汇收支筹划等一系列综合风险管理服务。”邓星梅表示,今年民生银行基地将借助大商所专业优势为客户提供期货产品专业培训,挖掘相关行业大宗产业客户的套保避险需求,并引导其利用场内外衍生工具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运用场内场外衍生品工具为客户提供综合避险方案。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我们做产融培育基地,通过整合期货、银行、保险等金融资源,既能服务产业客户,又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改革。”建设银行总行同业业务中心副总经理孙玉辉说。

   除2家银行外,第二批产融基地还包括了更多龙头企业。其中,浙江明日控股集团早在2009年就涉足期货,10年的衍生品业务经验使其在服务企业方面颇具心得。

   “由于塑料产业上游集中、下游分散,贸易商天然担当了供应链管理的‘蓄水池’。如今,单纯一买一卖的贸易对于贸易商而言,盈利空间不大也没有发展机会。2018年,我们开始从传统的贸易商转型为综合服务商,仅有贸易体量是虚的,落脚点还在于服务商如何转型,如何实现产融结合。”在浙江明日副总经理李叶萌看来,公司对衍生品的定位一是规避风险,二是服务产业。产融培育是很好的产业服务载体和切入点,能够改变企业和客户的关系。

   衍生品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产融培育基地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下一步,我们会以点带面,做一些小范围、示范性成功典型,然后逐步铺开,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此外,通过学习了解首批产融培育基地的经验,我们在培训中会推出更多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避免纯理论灌输,研究利用互联网媒体丰富培育的形式。”李叶萌表示。

   产融培育基地是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也是促进中国期货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据介绍,未来大商所将在总结各基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支持和开展产融培育基地工作,促进基地成为交易所产业培育服务的又一大品牌。不少基地企业在受访中表示,未来将积极提高自身优势、完善服务,努力成为期现结合的“桥头堡”和“播种机”,有效推动期货市场与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稳扎稳打走好产融培育的每一步。

67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多维度深化培育 促产业向产融升级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qihuo/27724.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PTA 短期仍将强势运行

下一篇:国内商品市场节后大面积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