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2019-03-22 08:20:07|期货日报|期货
“四时”生活
朱睿
现在所处的社会竞争压力巨大,怎样成功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每个人亟待学习的功课,也必将成为衡量一个人修养的标准之一。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比能
“四时”生活
朱睿
现在所处的社会竞争压力巨大,怎样成功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每个人亟待学习的功课,也必将成为衡量一个人修养的标准之一。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可见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在工作中,情绪不稳定,动不动迁怒于他人的员工,势必人缘会很差。同样在生活中,如果冲动妄为,偏激的言语和行为不仅伤害了自己身边的人,甚至还会损害彼此的健康,后果得不偿失,令人追悔莫及。
而当我们能管理好自己的脾气时,人就会从冷静客观的立场厘清事物内部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心的强大可以让自己处于主动有利的位置,许多困扰多时的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那怎样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呢?首先需要对自己的心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想起曾经读到过四句话,“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我将之称为“四时”生活,自己参照验证,发现对于情绪管理是行之有效的。
“清醒时做事”,毋庸置疑,办事自然高效;“独处时思考”,这时没有人、物来打扰,不妨将自己交给自己的本心,发现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与自己达到最完美的和谐,从而对未来有更明确的定位。
“糊涂时读书”,糊涂时为什么不能马上去请教高人?因为出现问题,先不要急于向外寻求答案,人生的道路毕竟还是要自己走。读书能够帮助我们走出自我的狭小,回首历史长河,触摸时代脉搏,观照广阔的生活。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变得虚心而通达,读书可以帮人成长自我,自我完善。
“大怒时睡觉”,貌似没道理,人在气头上,怎么可能不顾及场合与周围一应人等,马上倒头就睡呢?这句话我认为是人在大怒时需要保持“休眠”的状态,暂缓片刻,等待情绪的飓风呼啸而去,及时止损方为上策。
“四时”生活,智慧管理情绪,希望我们每人都成为自己人生的赢家。
淡有淡滋味
王晓宇
没有什么独特的秘方,只有水、米、火,除此别无其她,就能把一碗米饭煮出香喷喷的味道,你信吗?据说日本大阪有一家小饭店,有一位奔九的老人花了五十多年的时间,用工匠精神,把一碗白米饭煮出非凡的美味。
许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赶到他的小店吃饭,而且需要排队。老人有自己的规矩,不管食客多少,量是不变的,每天就做那么多,售完为止,并不会因为食客多而多做。许多人去他的小店,不为山珍海味,只为等一碗普普通通的白米饭。
一碗白米饭有那么好吃吗?当然有。我一直坚信,味觉是养出来的,一个人如果能静下心来,再淡的东西都能吃出本来的味道。虽说咸也好,淡也好,都是世人所追求的滋味和口感,但归根结底,咸到一定程度的食物是无法下咽的。而淡就不同,淡会淡出境界,淡出高度。
清茶淡饭,心素如简,人间有味,初心清欢。前段时间,朋友送给我一包花茶,据说是养生美颜的新宠。那茶被反复熏香之后,染上浓郁的花香,入口后,在舌尖上打了一个转儿,花香冲鼻上脑,一下子就把我打败了。放下杯子,我只好望茶兴叹。我还是喝我细嫩的芽茶,虽然味道清淡,但细品会有小小的甘甜,淡淡的鲜爽,天然的植物清香。茶芽之美,淡而不寡,香得自然,美得持久。一茶在手,风烟俱静,空明淡远。
说起淡有淡滋味,有一个典故:当年,弘一大师的莫逆之交夏丐尊去拜访他,看到他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于是想起弘一大师从前锦衣玉食的生活,忍不住问他:“这咸菜不咸吗?”弘一法师说:“咸有咸味道。”吃完饭,弘一大师又喝了一杯白开水,他忍不又问道:“没有茶叶,只喝白水吗?” 弘一大师说:“淡有淡味道。”
咸有咸滋味,淡有淡味道,回答得很巧妙。若不是有厚重的人生底蕴,若不是经历过非凡的心路历程,怎么能做到如此释然,宠辱不惊,咸淡两由之?人生无论咸淡,都能从中找到快乐的本源,都能找到人生的至味,这才是充满禅机和哲理的非凡智慧。
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在他的题跋中说:“闭门学种菜,识得菜根香。撇却荤腥物,淡中滋味长。”张大千先生不但画好,关乎人间冷暖疾苦,菜做得也妙,白菜、萝卜、竹笋什么,不仅出现在他的画布上,也出现在他的厨房里、锅灶上,好一个“淡中滋味长”。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固然好,但轰轰烈烈的繁华和热闹终会一朝散尽,平常的日子、平淡的滋味就会尽呈眼前。淡,一如大海退潮后裸露出来的礁石,是本位,是回归,是生活的真滋味。
二两小酒,一碟小菜,追鸡撵狗,与孩子逗趣,看看风景,再扯扯淡,人这一辈子,经历过浮浮沉沉之后,终有一天,你会懂得,清水白粥才是人生最美的享受,家人在一起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人生真味就在一个“淡”字上,平平淡淡才是真,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驱,真味至淡,静水深流。就像《菜根潭》里有一句话说的那样:“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辛甘厚味只能使舌头越来越麻木,味觉越来越迟顿。德行完美的人不会刻意标新立异,必定如常人一样,有一颗平常心。淡的境界与浓相比,更接近于自然,更接近于本性,平和充实,不困于情,无愧于心,守得一分风轻月明。
踏春闲话
江初昕
葳蕤春光,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姹紫嫣红一派好春景。这时,倘若邀朋唤友,或三五成群,或一家数口,来到郊外原野间踏青赏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春天的美好时光,大家边吃边玩,悠哉游哉,尽一日之欢,可以放松心情,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郊游踏春,古代人就已经很流行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思想又受玄学影响,越来越寄情于山水之间,于是野餐的形式开始多样化。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的“流觞曲水”,就是众人沿溪水而坐,把酒杯盛酒放在水里漂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饮酒。南朝时,“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成为一种节令时俗。
五代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还记载了另一件赏花时的别样趣事。学士许慎选,每年春日,都要在花园里摆设露天宴席,邀请亲戚朋友观赏花景。许慎选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每次赏花设宴,宴有席但他不设座具。有人问他,你设宴赏花,为何不设座具?他笑说,我有天然花茵,何必再设座具!原来,他让仆人收集花园里掉落的花瓣,铺于地上,让客人坐于花瓣之上。这种赏花玩耍,就像京城长安仕女效游踏青赏花的“铺席藉草,围坐一圈”,很风雅也很别出心裁。唐代的郊游热,以京城长安为最,杜甫《丽人行》一诗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同样写出了长安京城春游的热闹场景。
南宋时期的《武林旧事》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装浓饰,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东鼓,终日不绝。”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株扬柳属流莺。”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
古人春游踏青赏花,内容丰富多彩,风趣无比,他们结队出游,感受春天气息。欧阳修在《踏青词》里写道:“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向今人展现出那时人们踏青所见到的春光。古人踏青除赏花外,还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玩得酣畅淋漓,不亦乐乎。
除了游玩,饮食是必不可少的,古代的时候,出行踏春,富贵人家会安排随从和仆人挑上食盒、里头装上吃食、酒水、碗筷杯盏,在溪边路旁席地而坐,饮酒畅谈,乐趣无穷。寻常百姓,也就手挎竹篮或食匣,自带酒菜、炊具去郊外踏青游玩,既可以驻足赏花,又有野炊之趣味,可谓是兴致盎然,妙趣横生。
自古至今,描写江南春色的诗词文赋比比皆是。诗人身在江南,必游春色,哪怕定居北方,也要春天下江南游玩一番。
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写出了江南灵秀之气,抒发了诗人对曾经客居的江南深深的爱。这首《忆江南》只是宏观的描写,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则详尽地写出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让读者身临其境地饱览了湖光山色之美,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踏春郊游有益身心,特别是现代繁华都市生活的人,久居钢筋水泥之中,生活节奏快捷,工作紧张压力大,更应该学习古人那种闲适怡情的生活,回归到大自然当中去,感受鸟语花香的春景,清新甘甜的空气,既可以心旷神怡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又可以放松解压,何乐而不为!
本文标题: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qihuo/23436.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阅读
-
富时a50是些什么股票 最新指数成分股名单一览
2020-12-05| 161 -
朗新发债什么时候上市 新债申购代码:370682
2020-12-05| 153 -
近期龙头股热点股有哪些 这两只个股登上龙虎榜
2020-12-05| 142 -
这则震撼的消息传来 金融股又有大利好
2020-12-05| 126 -
1000新债中签能赚多少 投资者如何提高中签率?
2020-12-05| 169 -
中芯国际是哪国的 公司最新股价是多少?
2020-12-05| 134 -
消费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这些上市公司关注度较高
2020-12-05| 166 -
最“差”基金:东吴行业轮动十年仍亏 曾为明星基金规模达到31亿
2020-12-05| 160 -
止盈止损什么意思 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04| 147 -
期货投资策略 相关的知识很少人会知道
2020-12-04|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