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 > 【SMM高端访谈】浙江新格总经理吴孟翰:中国再生铝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SMM高端访谈】浙江新格总经理吴孟翰:中国再生铝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全文导读

SMM2月21日报道:2019年2月19日,浙江新格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在浙江嘉善隆重举行了产学研基地揭牌仪式,期间,浙江新格吴孟翰总经理接受了《SMM高端访谈》,和大家分享了浙江新格的发

SMM2月21日报道:2019年2月19日,浙江新格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在浙江嘉善隆重举行了产学研基地揭牌仪式,期间,浙江新格吴孟翰总经理接受了《SMM高端访谈》,和大家分享了浙江新格的发展运营情况,及当前废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机遇。吴总表示,中外再生铝占全国用铝量比例差距较大,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轻量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再生铝未来消费潜力较大。

击查看本次高端访谈视频完整版

本次访谈文字内容整理如下:

SMM: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再生铝企业约有1000家左右,主要以民营和外资(合资)企业为主,市场化程度和竞争强度较高,请问吴总,浙江新格是通过怎样的优势和运用策略在这些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呢?

吴总:浙江新格脱颖而出和赢得客户信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一,就新格集团而言,新格集团进入再生铝行业时间长远。新格集团从1978年便已成立,1993年便已进入中国市场。第二,浙江新格产品质量有保障。在产品生产环节均有完整可追踪的记录,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尽快找出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保证产品成分稳定,满足客户需求。第三,新格集团具有较强的产品调配能力,极大地降低了浙江新格因不可抗力产生的风险。因此客户能够安心购买浙江新格产品。

SMM:一个公司长久的发展离不开固定规模型大客户的支持,请问吴总,新格长期与哪些大公司保持合作?

吴总:新格集团最初在台湾高雄建立工厂,主要以进出口为主包括丰田、本田等大商社,在1993年进入上海以来,主要以出口为导向,与大型车厂建立合作关系,之后逐渐转型至国内市场后,浙江新格客户群多元化,与NSK以及BOSCH均建立了合作关系。

SMM:请问吴总,浙江新格搬至浙江嘉善后产量产能如何?

吴总:浙江新格从上海宝山搬至浙江嘉善后,在2017年8月开始投产后,产量直线上升,之后保持每个月0.8万吨-1万吨的产量。2017年公司营业额为3.7亿元,2018年为11.8亿元,预计2019年营业额为20-25亿元。2019年公司开始投入铝汤项目,预计在2019年年末每月产量可达到1.4万吨-1.5万吨。

SMM:请问吴总,公司未来有哪些憧憬和规划?

吴总:就近期而言,浙江新格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有产学研发基地的建立。开发新牌号铝合金,高导热、抗腐蚀的铝合金以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地,之前铝合金挤压型材合金的规格大都由日本、美国、德国等制定,现在中国开始制定对应规格,在这一过程中,浙江新格将组建团队和客户一起面临新的挑战。

SMM:据了解,国外施密茨和(克劳耐)等一线大厂已经研发出成熟的铝合金半挂车,并广泛应用到各种运输场景中;中国也有一些挂车厂做出了产品,但普及度尚不太高。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

吴总:我个人反而认为,中国接下来在这方面的发展将会比国外发展更快,因为有政府的助力,相信新能源汽车与汽车轻量化将成为趋势。

SMM:新格集团在全球铝回收利用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格以废旧金属(如报废汽车)为原料生产规格铝合金。随着建筑物、汽车、机械设备的报废周期逐批到来,废铝的社会保有量快速增加,您预计下一批废铝的高峰期是在什么时候?

吴总:废铝主要针对汽车的报废,之前国外相关机构根据数据统计预估在2016-2017年左右会出现报废汽车高峰期,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我们认为原因可能是一线城市原本应该报废车,通过修整后再次流入二三线城市汽车市场,预估2020年出现报废车的高峰期。

SMM:中国与发达国家再生铝消费差距如何?

吴总:中国人均铝保有量16公斤,美国30公斤,中国人均保有量在这一背景下还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再生铝行业美国再生铝占全国用铝量的70%,而中国再生铝占全国用铝量20%-25%,因此中国还有较大的消费空间。同时,由于再生铝对降低能耗、环保的作用不可小觑,政府也在大力支持再生铝行业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参与《SMM高端访谈》

》点击进入SMM第十四届铝产业链峰会报名通道

 

56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SMM高端访谈】浙江新格总经理吴孟翰:中国再生铝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qihuo/15794.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2月上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192.19万吨

下一篇:英国再次推迟在议会下院表决“脱欧”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