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难以承受的充电之轻
2019-02-18 15:20:04|上海有色网|期货
在这一充电模式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大部分要在用户的家中完成充电,也就是负荷增加到居民用电上。
结果会怎样?
充电总量看起来仍然不是很大问题。
再做一个简单测算:
假设2030年有
在这一充电模式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大部分要在用户的家中完成充电,也就是负荷增加到居民用电上。
结果会怎样?
充电总量看起来仍然不是很大问题。
再做一个简单测算:
假设2030年有1亿辆电动汽车,仍假设日均60公里,百公里耗电20度的话,日均充电12度,不过12亿度电,一年也就是4380亿度。而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6.84万亿度,占比不到7%。
不过,考虑到新能源汽车要以家用桩为主,4380亿度充电量基本要在城乡居民用电的份额里出。2018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685亿度,4380亿度占比超过45%。
45%。听起来比例已经很大了。电网能为电动汽车增加这些配电容量吗?
3增容空间有限
中国电力输配电网络,是高压输送,逐级降压配送的模式。电动汽车未来大幅增加的充电需求,如果要通过增容来解决,输配电系统能否支持?
发电输电配电用电模型图示
杭州伯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聂亮,曾在国网系统从事电动汽车运营服务多年。他认为,应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从发电端、送电端到500kv这段是没什么问题的。
“问题在于大城市,到220kv这段负荷就不够了。中小型城市,220kv这段问题也不大,因为它本身用电量小。但是,再往下,110kv这段问题就大了。我们现在的配电主要是1万伏和4万伏,这两个等级都是110kv这端出来的。在这个地方就会遇到瓶颈。”
他解释说,110kv电压等级增容的瓶颈,主要是电力设备需要的土地不够,线路走廊还行。
配电网到了10kv等级时,新增开关站比较简单,但是线路走廊没有。
他认为,在电动汽车充电量不多的情况下,可以用增容来过渡,但大规模增容空间基本没有,特别是在大城市。
李德胜认为,对于电动汽车新增充电需求,一方面要考虑用电量,“电动汽车充电符合和现在空调负荷差不多。居民用电很大的量也是空调用电。”另一方面要考虑要算同时率,来考虑配电量。由于现在电动车主白天开车出去,在夜间充电,和空调等家用电器的用电高峰叠加。
“增容肯定是要去做的。”李德胜说,但是增容的前景并不乐观。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电力通道很窄,已经满负荷运营,增容难度极大。“很多城市不具备让铺设新电缆的条件,另外寸土寸金,变压器未必都能找到地方来访。在三四线城市,增容的空间还比较大。
“另外,按什么来增?相对而言,电器用电量是固定的。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增幅,什么时候增容到什么程度,很难去预估。就像下水道,不能每一年挖开扩容,必须长期来规划。”
不过,李立理认为配电增容的难度,想办法是能解决的。包括北京、上海,比如加储能设备等等,就能解决电能瓶颈的问题。“关键还是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假如有投资回报的商业模式,就能找到方法。”
4有序充电、储能、V2G……能指望吗?
在增容难度极大情况下,不少充电运营商、电力企业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李德胜认为,应当引导电动汽车车主有序充电。星星充电就提出了一项家庭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把充电桩和家用高能耗电器结合起来,比如空调,相当于充电能源管理,将集中的充电行为分散到负荷不大的阶段。
另外,结合储能的技术,“如果把白天的低谷用电利用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利用场景的,也是解决方案之一。”
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介绍智能充电网,管理电动汽车群充电
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多年来也一直呼吁,现行充电桩的无序充电必将对电网造成巨大冲击。由此特来电提出柔性充电概念,也在探索建立群管群控、有序充电的智能充电网。
但是,聂亮认为有序用电、群管群控,都不可能实现。
“消费者不能接受充电安排,凭什么我只能这个时候充,不能那个时候充?”他还回忆说,2002年到2003年间,全国缺电也缺负荷,也提出了按需用电的概念。但是,首先,排序就没法排,哪些电力需求应该排在前列?其次,对于电动汽车存量充电需求可以这么做,但对于增量不行:潜在的电动汽车车主一看这种情况,可能就不买电动汽车了。
此外,行业内外还提出了各种技术或者模式,来试图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
有人提出电动汽车V2G可能缓解电网负荷。让电动汽车在谷电期间充电,在充电高峰期间向电网放电,给其他电动车主充电提供电力。
但李德胜认为,V2G难担此任。首先,放电给电网赚一点差价,可能还不够充放电的损耗。其次,在谷电时间,大家上班,车都走了。而下班后,车都要充电。
他认为V2G的应用场景,只是特殊紧急用电场景,比如道路救援,临时补电等。
对于V2G,聂亮说,“你上来的电质量不行,功率又小”,对电网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给电动汽车充电。但聂亮也认为不可行。“电动汽车充电时,你是有风还是有光呢?都没有。”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之间,存在多重错配,包括太阳能发电电量太小,而电动汽车电量需求大;光伏在白天发电,而电动汽车往往在夜间充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往往在边远地区,而电动汽车在大城市使用。
如果可再生能源再加一个储能电池呢?聂亮说,“本来是一套电池折旧,现在两套电池折旧。技术上可行,商业上也不可行。”
“另外就算这些都可行,电网你要不要接入?如果还得接入,那不是多此一举吗?”聂亮说。
5未来能源补充方式难料
充电总量不大,但是分布集中在输配电瓶颈位置,起初问题不大,但日积月累,难以持续。
“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把负荷集中起来,这样电网就比较容易调配。”聂亮主张,电动汽车应当以集中充换电为主,私人用桩为辅。
星星充电的公共充电站
庄军锋也认为,最终极的解决方案,很可能是没有私桩,用大型充电站统筹满足所有充电需求。“充电技术一直在更新迭代。3到5年内,10分钟充满80%肯定能实现。”
集中充换电相当于将充电需求从居民用电转移到工业用电,将充电负荷从瓶颈位置转移出来。聂亮说,构建一个电网的话,电压等级越高的越好构建。“比如构建一个500千伏的,就建在郊外,线路走廊通畅,地方也大。我们假设电池能量密度有提升,如果电池包比较轻了,充好电,用车拉到城市中心地带的快换站都行。”
聂亮认为换电更有优势。换电站对于零散的电动汽车电力补充需求而言,就像一个缓冲池。“基本上电力负荷是平的。”因为换电站可以自主调配给换下来的电池包充电的时间。
至于很多人提出的电池包标准不一,无法互换的问题。聂亮认为,这不是重要问题。刚开始不同车企建不同的换电站。电池包的标准慢慢会统一的,市场会推动统一。另外,中电联也在准备出台换电标准。
李立理表示,现在个人专属充电桩占用7kw的配电容量,虽然大家认为是理所当然,但确实不可持续。他预测,小区充电会可能会像停车管理一样,变成统一的事情。
但相对于到公用充电站充电,李立理还是更看好家里有充电桩的模式。“用户体验更好,更符合电动汽车本身的特点。如果有序用电优化管理做好的,本身的成本也会有竞争力的。消费者会愿意为他买单。”
李德胜认为,只要具备安桩条件,电动车主就不会去充电站充电,毕竟用自己的桩方便还便宜。“除非北上广深,没有选择,毕竟连车位都紧张,可能公共充电和私人充电桩充电占比一半一半。对于三四线城市,车位不是问题,另外小区供电条件、增容也相对容易,还会是私人桩为主。”
对于总体的比例,他仍然认为,会有八 九成电动车主通过私人充电桩来充电。
不管怎样,电网虽大,也不要小瞧电动汽车充电之轻。骆驼如果没有意识到稻草在不断增加,就有可能被压垮。
》点击查看详情
本文标题:电网难以承受的充电之轻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qihuo/12834.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阅读
-
富时a50是些什么股票 最新指数成分股名单一览
2020-12-05| 160 -
朗新发债什么时候上市 新债申购代码:370682
2020-12-05| 152 -
近期龙头股热点股有哪些 这两只个股登上龙虎榜
2020-12-05| 142 -
这则震撼的消息传来 金融股又有大利好
2020-12-05| 126 -
1000新债中签能赚多少 投资者如何提高中签率?
2020-12-05| 169 -
中芯国际是哪国的 公司最新股价是多少?
2020-12-05| 134 -
消费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这些上市公司关注度较高
2020-12-05| 165 -
最“差”基金:东吴行业轮动十年仍亏 曾为明星基金规模达到31亿
2020-12-05| 159 -
止盈止损什么意思 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04| 147 -
期货投资策略 相关的知识很少人会知道
2020-12-04|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