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 > 精选个股会更有优势 2019年主动型会显著战胜指数

精选个股会更有优势 2019年主动型会显著战胜指数

全文导读

题目上述观点,出自一名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四季度季报。主动基金强,还是被动基金强?这似乎是一个“千古难题”。我认为,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为投资者赚到钱。
从季报内容来看看,这位

题目上述观,出自一名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四季度季报。主动基金强,还是被动基金强?这似乎是一个“千古难题”。我认为,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为投资者赚到钱。

从季报内容来看看,这位基金经理是如何论证他的观点的。

“对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基金经理能动用的工具有三个:仓位控制、板块配置、个股选择。

纵观2016~2017年的行情,对收益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板块配置,只要配对了大的、有业绩的、低估值的,业绩就会很好,只要配了小的、没业绩的、估值高的,就会很惨。市场压根不管公司成长性如何,体现出来的就是小股票估值不停下降,大股票估值不断抬升。

回顾2014~2015年的话,对收益起主导作用的则是仓位控制,那个年代,甭管个股选得多好,板块配得多好,只要仓位没控制好,连遇三轮股灾,都得亏回去。

再往前回溯,2012~2013年,起主导作用的则是个股选择,那是个明星分析师、明星个股辈出的时代,精选优质成长股才是王道,什么仓位、什么配置都是配角。

而且,2012~2013年最有效的个股选择,到了2014~2015年变成最无效的工具了。而2014~2015年最有效的仓位控制,到了2016~2017年变成了最无效的手段。同样,2018年的走势说明,2016~2017年最有效的板块配置,到2018年变成了最无效的工具。

按这个轮回的规律,结合2018年的走势,可以猜测到2018~2019年可能重新步入到精选个股的阶段。如果是这样的话,又是为什么呢?我想,这背后是泡沫的起与破的不同阶段表现。

从2014年起,那时很多股票处于极低的位置,引来了场外资金入场,带来3000只个股的泡沫,继而破灭,在泡沫起与破的顶部,当然仓位是最重要的。当泡沫破灭之后,场内资金减少,再也无法维持3000只股票的泡沫,退而求其次,维持了300只股票的泡沫,另外2700只股票则是平或跌,这个时候当然板块配置成为关键了。当市场由于印花税、佣金、融资、减持等因素继续被消耗,连300只股票的泡沫都支撑不了的时候,那就只能维持30只股票的泡沫,此时则是个股选择最为重要了,而这个阶段的其他大部分个股则是下跌,一直跌到3000只个股作为整体的A股,相对地产、债券相比都显得足够便宜,这个时候,则又要来一轮新的泡沫了,又要靠仓位来获取收益了。

总结一下,一轮泡沫从高点到低点的过程,主导收益的工具依次是仓位控制、板块配置、个股选择,观察2000年、2007年的牛市之后的市场表现,也符合这个轮回的规律。

因此,未来2年,精选个股会变得极其的重要。对于普遍的主动基金经理,最擅长的能力是个股选择,最不擅长的是仓位控制,因此在2019年将是主动权益基金显著战胜指数的时期,获得较好的相对收益。”

综合上述基金经理的表述,2018-2019年“精选个股”会更有优势,而这项技能是主动基金擅长的,所以主动权益基金在2019年也会战胜指数。

优秀的基金经理,能适应不同的市场风格。除了市场行情带来了贝塔收益外,主动基金经理应该能获取超出市场的收益,也就是阿尔法收益。

过去的2018年,是主动基金“失意”的一年。正如上面所说,主动基金经理最不擅长仓位控制。至于说到选股,主动的基金经理都会说自己是“价值投资”“基本面选股”“精选个股”等等,但真正能做的到,也少之又少。尤其是一些业绩很不过的基金经理,都跑到私募领域。虽然近年来总有大牛回归公募,但已不复当年。公募漫漫20载,近几年确实有点“人才凋零”。也无妨,这给了一些新锐基金经理发挥的空间,相信经过2018-2019年的洗礼,会有一批经得住考验的新人基金经理脱颖而出,给我带来惊喜。

指数也好,主动也罢,在不同的市场阶段应该是各有千秋的。未来的市场趋势也会是“主动基金被动化,被动基金主动化”,相互补充、相互借鉴。

82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精选个股会更有优势 2019年主动型会显著战胜指数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jijin/6482.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20只股基年内赚逾8% 新年“牛基”三基因曝光

下一篇:万家基金去年八成权益亏损 规模上升两核心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