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 > 华商等“踩雷”债基最高年内跌幅近40% 投资者该怎么办?

华商等“踩雷”债基最高年内跌幅近40% 投资者该怎么办?

全文导读

江信增利A重仓债券数据来源:Wind 这个期间比较典型的代表比如丹东港集团,7只债券近80亿元出现违约,“13丹东港MTN1”、“14丹东港MTN001”、“15丹东港MTN001”、“16丹港01”

江信增利A重仓债券数据来源:Wind

这个期间比较典型的代表比如丹东港集团,7只债券近80亿元出现违约,“13丹东港MTN1”、“14丹东港MTN001”、“15丹东港MTN001”、“16丹港01”等一个个熟悉的债券名字依然在耳边回响,基金公司“踩雷”之后,又只能是一次次提起诉讼。

此外,在2018年的违约中,还有不少是民营企业,比如神雾集团等。这波违约潮之后,机构投资者的择券逻辑进一步升级,从选行业、到选区域,再到开始注重企业的性质。因此也就出现了在2018年之后,大家都更喜欢买国企、央企、或是地产龙头的一些债券等。

但此次永煤控股违约的出现,相当于是把机构投资者这两年建立以来的择券逻辑再一次打破了,连3A评级的国有企业都出现违约了,下一步该怎么择券。

马龙也指出,这一波违约和2018年的违约潮较大的不同在于,2018年违约的主体主要以中小民企为主,本轮违约涉及到了信用级别较高的国企,所以恐慌情绪传染较快,对债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上述公募基金经理坦言:“此次违约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信用债投资不能完全靠信仰了,需要更加关注企业的情况,以前总是希望把投资做得简单一些,觉得只要落在条条框框里面就可以投,但现在来看,对于这种产业债,还是应该自下而上,不仅要关注其主营业务,还要进一步关注非主营业务;其次,还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杠杆率,做更详尽的尽职调查,合并报表还是应该跟母公司的报表一起来看;另外,要关注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特别是在有冲击性事件的情况下,就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违约。”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此次违约事件之后,已经有基金公司加大了对持仓的企业债梳理,迅速筛查组合里面的债券,先排除是不是持有,如果持有,应该怎么应对。同时,对持有债券的行业分散度、流动性等再次进行评估,以及对外部信用等级的变化、债券异常成交、偏离估值等方面重点关注。

调整或持续,投资者短期谨慎介入

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随着债券违约的发生,更关心的是相关事件的持续性以及还是不是可以进行投资。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春华表示,“我们认为大可不必恐慌。受多种因素影响,此次信用债出现阶段性调整,预计调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会影响信用债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一方面,从目前情况看,债市尚未出现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市场总体情况良好,违约率从各个维度看都可控。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一些评级较高的国企展现出来的违约倾向,如不及时处置,的确有可能带来短期传染性风险。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近期已向市场大量投放流动性,本月12、13号分别净投放900亿、1600亿资金,预计后面还将持续投放。流动紧张状况大概率将得到缓解,信用债的抛压也会明显减弱,市场将逐步恢复平稳。” 黄春华进一步说道。

而马龙也表示,“短期视角来看,市场不可避免会有对信用债的避险情绪,高等级和低等级债券的利差将进一步拉大,出现分化行情,弱资质的主体和个券影响较大。但中长期视角来看,结合当前的静态票息来说,债券的配置价值较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一直以来,做债的逻辑都是配置,不是交易,其实真正的高收益债是用来交易,不是用来配置。当前,我们在发生了信用债违约事件之后,确实应该去思考未来应该怎么做,比如违约后的处置,信息透明度等,但如果这些都做好了,当违约变成常态化,我们要考虑的是怎么与它共存,而不是说违约了,你就必须要有兜底。”

具体到基金方面,其实对于违约处置的安排也正在逐步完善中,10月30日,中基协刚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侧袋机制操作细则(试行)》,所谓的侧袋机制,是指将基金投资组合中的特定资产从原有账户分离至一个专门账户进行处置清算,目的在于有效隔离并化解风险,确保投资者得到公平对待,属于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

以后当碰到债券违约事件时,基金就可以采用侧袋机制进行违约后管理,而不用像现在一样,投资者只能面临着净值大幅亏损,而基金公司为了应付流动危机,只能自掏腰包去申购份额。

此外,目前面临着这些债券出现违约,债基净值出现下滑,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基金呢?

有第三方分析人士指出:“现阶段债基投资的专业度越来越高,普通投资者也需要对债市有基本了解,要先看债基的投资范围是偏利率债基还是偏信用债基,同时对利率债、信用债的基本特征有基本的认知,初步了解债券的时间价值、信用价值等因素。”

“总之,在选择和投资债基之前首先需要明白自己的风险偏好、资金性质和能力圈,同时参考第三方独立机构的相关建议做出选择。作为普通投资者,更建议选择头部基金管理公司、规模较大的债基产品进行投资。”该分析人士进一步说道。

黄春华则建议:“投资者当前应尽量规避弱投资资质、高杠杆且面临较大集中偿付压力的发债主体;非专业投资者更建议短期内谨慎介入信用债市场,不要盲目追逐高收益。如果没有专业筛选能力,无疑将暴露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当中。同时,由于信评专业度是债券内部风险控制的关键,建议尽量选择信评实力强、标准严格的公募债券基金。”

记者:黄小聪

视觉:刘阳

排版:陈彦希

78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华商等“踩雷”债基最高年内跌幅近40% 投资者该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jijin/125648.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今日0时起可退出,华夏、汇添富:基金经理自购的200万将一直持有

下一篇:蚂蚁战配基金持有人今起可退出 退出不收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