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黄金 > 招金贵金属:美联储负利率要来了?金价受到支撑

招金贵金属:美联储负利率要来了?金价受到支撑

全文导读

周四,美国联邦基金期货2021年1月合约价格显示,市场预计美联储可能明年1月将利率降为负值;对市场预期利率敏感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创历史新低。新债王Gundlach周三称,利率低于零是

周四,美国联邦基金期货2021年1月合约价格显示,市场预计美联储可能明年1月将利率降为负值;对市场预期利率敏感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创历史新低。新债王Gundlach周三称,利率低于零是致命的。短期顶部震荡的金价因此受到支撑。

美联储4月议息会议刚过,之前市场认为美联储实施负利率可能性基本为零,原因简述可见前篇文章《美联储负利率?可能性≈0》。为什么突然之间市场的预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原来,美东时间7日周四美股早盘时段,美国联邦基金期货2021年1月合约价格升破100.00,显示联邦基金期货市场交易者预计,美联储可能在明年1月被迫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降为-0.002%。

这是2021年1月的合约首次预示美联储的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为负。

押注在2021年末以前美联储降为负利率的头寸今年已经明显增长。

新“债王”Jeffrey Gundlach称:

数以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借款中,很多都是短期债券。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已经明确表示,他反对负利率。而联邦基金降为负值的压力还会因为短期借款激增而累积。

负利率还请不要出现。

利率低于零就是致命的。

投行及市场观

1、摩根大通认为,美联储为应对疫情冲击而将利率降至负值将毫无意义。“进入负利率完全没有意义。负利率没有帮助日本经济,没有帮助欧洲经济。他们所做的只是堵塞银行系统,使每个人更难操作。”

此外,在政府“基本上是扶持和货币化无限的财政扩张”时,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你想直接刺激经济,就把更多的钱交到消费者和企业手中,国会似乎不会对这样做有任何犹豫。”,预计在疫情结束前美国政府还会追加2万亿美元的刺激措施,在已经批准的逾2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基础上。加上美联储介入购买债券的报道,其中包括一些高收益领域的债券,这就是巨大的货币扩张,你不需要转向负利率来尝试和帮助它。”

2、里奇蒙联储主席巴尔金表示,没有迹象显示负利率是适合美国的选择。巴尔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其他地方也曾尝试过负利率,但我个人并没有看到任何因素让我认为值得在美国尝试。”

3、日兴证券驻东京首席市场经济学家丸山义正表示,市场消化美联储负政策利率的走势过头了而且没有意义,因为央行政策更侧重于遏制债务供应增加造成的收益率上升。“目前而言,短期利率是否为负无关紧要且毫无意义,因为央行都在集中精力积极购买政府债券,以防止供需形势恶化导致收益率上升,”他说。

发达市场的主要央行无法在当前已经很低的水平上进一步降低利率,尽管3月份出现动荡,已经实施负利率的央行也没有采取进一步降息。央行不是说不会进一步放松政策,而是在政府增加财政支出之际,他们的重点是扩大资产负债表。购买债券的央行已经从日本央行的收益率曲线控制中吸取了教训,并试图防止收益率曲线过度变平。

他们正在试图引导收益率达到不会妨碍私营部门融资活动的水平,并专注于不希望利率上升的特定期限债券;例如在澳大利亚,重点是2-3年左右的较短期限债券。美联储似乎也将收益率曲线控制应用于期限较短的债券,但也在小心提防较长期限债券收益率的无序上升。

4、花旗首席表示,鉴于市场迄今的消化程度有限,加上持续担忧美国让美元“贬值”,实行负利率的可能性有些利空美元,但他补充说,美国大力推动积极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有可能提振美国经济复苏并吸引资金流入,从而支撑美元。

5、新兴市场基金经理称:“美联储实行负利率的可能性极小。很大一部分美国人毕生积蓄都放在银行帐户,而非股票、债券或基金。如果实行负利率,将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政治后果。人们已经对银行的低利率感到担忧。央行的这些举措扭曲了整体经济体系。在日本,他们买入公债、公司债、上市交易基金(ETF)、股票。全疯了。”

对金价的影响

目前还不能确定美联储未来能否如市场预期开启负利率,应该说弊还是大于利。但短时来言,市场的预期升温对于贵金属市场会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不过当下金价高位震荡,此消息能否支撑金价继续冲高有待观察。长期看,则是看涨黄金的重要支撑因素。

45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招金贵金属:美联储负利率要来了?金价受到支撑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huangjin/95283.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战后最糟糕的就业报告:美国4月非农料减少2200万

下一篇:黄金即将触发重要卖出信号?小心趋势突变 分析师最新操作策略